“肩负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承担教书育人的天职。一日三餐捧送母亲病榻前,报养育之恩,精心呵护幼小女儿,尽哺育之义。兢兢业业履行班主任和体育课教学的职责。家庭负担和工作任务两担在肩,好男儿以身立德、以身立教,谱写现代青年忠孝两全的壮美篇章。青年教师国世魁,恩义德并举,生产感动。”这是第一届“感动华夏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孙洪传校长为国世魁老师所致的颁奖词。诚如颁奖词所说,对亲人的孝敬与呵护、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正是我校国世魁老师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师的真实写照。 一、“孝”字领航,敬老爱亲 2001年2月,国老师的母亲突发脑出血,从此,他由之前的受母亲照顾变成了照顾母亲。他每天早早起床,帮母亲洗漱,做好早饭,帮母亲喂饭、喂药,并将中午要做的饭菜准备好,将母亲可能用到的物品准备好放到床头之后再赶到学校为学生上课。中午放学后分秒必争地赶回家做饭、喂饭、喂药,晚上下班后收拾母亲一天换下的衣服,做饭、喂饭、喂药、洗衣、收拾家务,帮母亲做康复锻练……就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他体悟到了父母的不易与艰辛,更加坚定了侍候母亲、照料母亲的决心。2004年,他与爱人结婚,并于2005年迎来了女儿的出生,虽然多了一个需要照料的小生命,但有了妻子的帮助,他感觉生活处处是阳光。然而女儿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第二次发病,而且比上一次更加严重,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咀嚼和吞咽功能受到更大的伤害,只能吃一些糊状和小颗粒的食物,这大大加大了做饭的难度。这时虽然有了妻子的帮助,但照顾孩子,为母亲做饭、喂药、洗衣、洗澡、按摩,照顾学生、为学生上好课依然是他每天的主题,虽然有时他也感到疲惫不堪,但每次看到母亲那依赖和满足的目光,他就感觉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二、热心公益,传播爱心 2009年,国老师成为青岛市“爱心天使义工团”的一名义工,一名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他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与家人一起走上街头做义工,并带动自己的学生和周围的朋友多次到台东步行街参加为白血病患者、失依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募捐的报纸义卖活动。炎炎夏日,有他和家人奔走叫卖的身影,凛冽的寒风中,有他为学生和团友们分发报纸、登记收款的忙碌爱心;……国老师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感召着周围的人,奉献社会、回报社会。 三、“五心”育人,爱岗敬业 国老师是一名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好老师。从教以来,国老师20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认真钻研业务,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他把“教会学生练身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把学生培养成体育自立的人”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2003年9月,因为学校工作需要,他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以“责任心、爱心、关心、耐心、恒心”五心理念关爱着他的学生。国老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他首先做到,每天早早的到校跟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组织学生练习书法、阅读和技能练习,从不因个人的事情而耽误学生。 “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国老师的带班信条。而他所带的班级也屡获佳绩:高职部2003级1班、2009级20班、2012级5班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2005级2班获青岛广播电视大学优秀班级,2006级实习6班、2009级实习4班获校级优秀实习班,2009级20班获青岛市优秀团支部。学生家长表示:“孩子能碰上国老师这样负责任的好老师,是我们家长的幸运,更是孩子的福气!孩子在你手里我们一万个放心。” 在做好教育教学的同时,国老师积极钻研业务,认真训练学校田径队和篮球队。已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2006年获青岛市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基本功比武一等奖,2008年获山东省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基本功比武二等奖,2011年获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他所训练的队员多次在青岛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佳绩,校男女篮球队在青岛市职业学校篮球比赛中屡获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也正是国老师的这种于家、于校的辛勤付出,他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被评为第一届“感动华夏十大人物”。 从教的第一年,她就勇挑重担,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十七年的探索,十七年的磨砺,十七年的耕耘,让她不断成长成熟,在工作中获得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青岛市教育局“巾帼文明标兵”、市教委系统“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荣誉称号,被评为青岛华夏职业教育中心第三届“感动华夏十大人物”。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班集体;青岛市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班级中多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青岛市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指导多名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她就是守望学生成长的班主任——青岛华夏职业教育中心党员教师李茹。 一、为追梦的女孩圆梦 于雯雯,李老师班里一名朴实的农村孩子。初到学校,于雯雯便默默地为自己确定了一个“梦想”——争取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优秀的华夏学子,并能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一直勤奋努力的于雯雯,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成绩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了解到于雯雯的想法,李老师主动找到她,和其促膝交谈,寻求任课老师帮助,分析各学科特点,寻找到突破口,并鼓励她要坚持,踏实前行。在李老师的鼓励下,于雯雯又重新燃起自信的火种,从第18名直到成为班级的第1名,看到自己的进步,于雯雯激动不已! 李老师鼓励她承担班级和学校工作,和其探讨工作方法。在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校纪检部部长、班级团支书期间,充分发挥领导才能,受到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2012年于雯雯同学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学生干部”,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成为学校近十年来发展的首位学生党员。追梦的女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二、不抛弃、不放弃,争取每一个成才的机遇 2008年一个清早,李老师接到一位家长的匆匆来电,说孩子与家长闹矛盾,嚷着不要上学,今儿早去学校取东西和同学们道个别,就再也不回家了。李老师一听,连早饭都没吃,将孩子丢给体弱多病的老人,立刻赶到学校找到学生。由于学生情绪激动,在交谈过程中,李老师不慎被学生从讲台推搡下来,右脚韧带拉伤、脚踝扭伤,疼痛难忍。学生见状,深感不安,默默回到座位。 为了彻底解开学生的心结,李老师没有立即去医院,一直和学生沟通,疏解家长与孩子的矛盾。待到矛盾彻底解决时,已到下午下班,此时李老师脚已肿得很高、无法行走,送至医院诊断后,医生要求其在家休息2个月,但始终牵挂学生的李休息2周便赶到校上班。由于脚未彻底恢复好,造成她留下陈旧伤,现已难以治愈。现在每天工作一天后,脚就会疼痛不已,只能靠药物和热敷来缓解疼痛。不过令她欣慰的是:这名学生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未提出退学,学习上主动性也增强了,并渐渐关心身边的人。现在这名学生已顺利毕业,并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一步学习获得了经济专业本科学历,回国后就职于某事业单位。 三、用羸弱双肩扛起家庭与事业的重任 李老师家庭负担较重:母亲患有糖尿病和脑血栓,先后三次急诊住院治疗;父亲心脏不好;婆婆患有糖尿病、脑血栓、青光眼,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公公癌症晚期。由于爱人经常出差在外,家里的老人、正上学的女儿都需要她来照顾。在其公公住院期间,连续一个多月,她几乎每天都要到医院,为老人喂饭送水、端尿擦身、换衣看护。在给老人陪床的闲暇之余,她便趴在床边,查阅资料,书写教案,做好上课准备。 同样都是孩子,李老师母亲的身份在自己孩子身上却体现的很淡。由于家庭的原因,自己的孩子经常请邻居、亲戚帮忙照料。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的她而对远离父母的住校同学,却关怀备至。学生生病了,她跑前跑后,买药送饭;看见天气转冷,她会从家里带来几包衣服,让学生穿上。不仅对住校的学生,李老师处处关心,对班级的特困学生,她也经常给以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她多次帮助班级里的特困学生家庭,经常去其家里走访、慰问,自掏腰包送去现金、大米、油、牛奶、书籍等物品,鼓励她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长期超负荷的付出,李老师的心脏和肾脏都出现了严重问题,多次被送到医院急诊治疗。医生曾强烈要求她离岗静养六个月,并开出来病假休息单,但李老师只休息了一天,便又重新回来了她热爱的讲台。 班主任的工作平凡而繁琐,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追逐“打造先进班级 健全学生人格”的职教梦的征途上,李茹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创先争优,领雁引领,植根沃土,甘于奉献,她用师爱赢得了学生的心灵,她用智慧迎接教育中的每一个挑战! 李耘心,青岛华夏职教中心教师,教龄18年,担任班主任14年。 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教育局三八红旗手、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青岛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 一、潜心教学,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李耘心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以及所学专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尝试课题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主题研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8年参加青岛市优质课评选获二等奖;2012年参加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获三等奖;2013年开设了全市公开课。 二、科学治班,服务学生职业生命成长 在14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李耘心坚持探索班级建设的一般规律, 依据学校“目标引领-舆论先导-制度保障-细节管理-文化熏陶-实践锤炼-网络辅助-科学评价”的班级建设体系,摸索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班级建设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班级建设有效衔接,将“以生涯规划引领学生自主发展”作为班级建设的总方略,为学生的职业生命成长奠基。通过在班级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观念,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铸造职业信仰;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重视技能训练,锤炼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适应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缓解学生的职业焦虑,打造积极乐观的职业心态。最终建设充满生命活动力的班集体,使其成为引领学生职业生命成长的平台。李耘心的治班理念及工作方法曾多次在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并入选青岛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讲师团,于2013年7月在青岛四方技校开设了题为《打造我的教育幸福地——职业生命成长背景下的班级建设》的主题讲座。 三、春风化雨,师爱浸润学生心灵 李耘心认为“爱是最好的教育”,用真情对待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及其家长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无私的关爱和帮助,用师爱浸润学生的心灵。每次接新班时她总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及家庭情况,针对特殊家庭背景及性格缺陷的孩子总是给予更多的关爱。她曾经将一个月的工资全部资助了患有尿毒症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将父母离异,缺乏关爱的学生带回自己家中过中秋节;尽力挽回因家庭经济困难即将辍学的学生。李耘心认为对学生的爱不应仅仅表现在经济和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其恢复自信,找到奋斗的目标,并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每届学生她都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设计最适合的发展道路,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14年间有4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10多名学生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多名学生通过业余学习在校期间便获取了大学专科学历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的学生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 四、倾情相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作为学校德育研究会的成员和年级组长,李耘心先后承担了三位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从治班理念到工作方法,从集体活动的组织协调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青年教师一起商讨,交流经验和心得,分析不同方法的利弊,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此过程中双方教学相长,也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目前三位青年教师都能独当一面,在班主任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学校班主任比武及考核中成绩优异。 18年的杏坛耕耘,有笑有泪,有苦有乐,有沉甸甸的付出,更有累累的收获。收获了来自学生及家长的深厚情谊、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对这份工作的由衷热爱。而“爱”正是教育智慧的源泉,没有了爱,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为教师,在这条教育之路上将继续上下而求索。 教师是有境界的。提及此,世人难免会想到王国维“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极致之句,而期间的追求与攀升过程才是最为艰辛和倍具幸福的。这种境界里,会让我们瞥见一个身影,她,就是12年度校“感动华夏十大人物”的优秀班主任代表孙燕老师。 14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10年她兼任了班主任年级组长的工作,多年的孜孜以求,她与04级10班、07级7班、10级19、10级高辅1班、11级高辅1班共同风雨。多年的育人工作,其实弹指一挥,她用师爱打造生活,用生活解读教育,一路的足迹,承载了昔日喜悦的泪水与辛劳的汗水,但也铸留了一个个美好与光荣。回眸07级7班:校级、市级、省级先进班集体,连年校艺术节团体级部总分第一名,学生干部中有4名任学生会各部部长,1人为校学生会主席,其班中的王晓通同学更是为班级学校争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市首批十佳美德少年、市未来领袖论坛副主席(唯一一位职校生列入)、市优干、省优秀毕业生。2010级19班入校以来,班级的常规量化考核始终名列级部第一,班风优秀,团结和谐。曾连续两年荣获校先进班集体、校优秀团支部、校运动会道德风尚奖、校艺术节总分第一名,荣获校体育节总分第一名、校技能节总分第一名等等,并连续两年成功承担校诚信考场的工作,最终获地青岛市先进班集体的硕果。10、11连续两届高辅班的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常规考核始终名列级部第一,10级全班同学全部升入高校深造。 当拥有“凤凰涅槃”的幸福感时,种植美丽的探究、开垦更令她倍感珍惜。多年来,孙老师也在悄然开花结果:校先进工作者、校师德标兵、全国文明风采征文优秀指导老师奖,市级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市级、省级语文优质课一、二等奖,市级、省级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全国德育论文一等奖,市级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等。以教科研促发展是她坚信的硬道理,如何优化个体以求完善整体是她带班的心得,因为她坚信:师爱是需要方法论的。师爱是有困惑的,可师德生涯如果没有了荆棘,反而显得轻薄没有份量,困惑本身和挣脱困惑的付出与努力,使教师的生命感变得厚重而美丽,其对教育的爱如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