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抓好对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的法治教育,带动80%以上的普法对象学法用法,胶州市着眼新需求,创新构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1+1”工作模式。即,为辖区内中小学配备1支法治副校长队伍、1支专(兼)职法治教师队伍和1支普法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抓总、政法干警聚力、家庭学校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锚定三个目标,在精准青少年法治教育上办实事
——为青少年法治教育配齐“带头人”。由胶州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统筹协调胶州政法机关专业人员力量,选拔业务能力强、法治素养高、理论功底深厚的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具体承担校园法治教育、维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职责任务。2022年9月份开学季,胶州98所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110名,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为法治课堂教学配强“主力军”。为中小学配备一支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承担法治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实现中小学法治教师全覆盖。法治教师负责法治课教案及课件研发等,成为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中坚力量。
——为法治校园建设充实“后援团”。围绕“点单式服务、个性化定制”需求,胶州市“蓝马甲”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校园普法活动,成为校园法治教育的“后备队”和补充力量,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效能。
落实五项举措,在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上务实功
——实施青年普法名师培养计划。一是开展“名师研学”活动。通过试讲研课、座谈研讨、名师观摩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升普法讲师授课水平。二是加强专(兼)职法治教师培训。组织开展普法名师“一对一”传、帮、带活动,不断提升法治教师专业素养。三是制定“菜单”式法治教育课程表。积极打造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校园法治课,推动优质普法课程输入学校课堂、纳入教学计划。
——打造胶州市普法志愿服务基地。建立“蓝马甲”普法志愿者活动基地和普法名师孵化基地,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团队建立“活动大本营”。一是发展壮大“小小蓝马甲”普法志愿服务队伍。以胶州市北京路小学“小小蓝马甲”志愿普法服务分队成立为契机,示范引导辖区中小学相继成立“小小蓝马甲”普法志愿服务分队,成为引领中小学生互动学法的重要力量。二是开展“蓝马甲”普法志愿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与法同行”等活动载体,在重要节点、重点时段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家校互动、警校共建等法治实践活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三是创制推出系列青少年普法产品。依托“蓝马甲”人才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以案释法小视频、普法“云课堂”、法治剪纸、法治漫画等普法产品,提升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积极性。
——开展青少年专项法治护航行动。依托“胶州市青少年事务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纠纷调解工作;依托胶州市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维权岗,依法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强化部门协作,广泛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旁听庭审、青少年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活动,丰富校园普法内容,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
——发挥法治文化对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引领作用。一是发挥艺术剪纸“扬长教育”特色,开启“小剪纸”推动“大普法”模式。在莱州路小学建立胶州市青少年法治文化剪纸教育基地,通过经常性开展法治文化剪纸活动,让广大师生在接受法治熏陶中提升法治素养。二是以胶州市禁毒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展馆为载体,打造互动型法治教育中心。通过案例展览、法治影视展演等,让青少年在场景教学中学习法律知识,提升安全自救和自我防护本领。三是开展经常性法治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广泛开展“与法同行快乐成长”、“争做学法守法的新时代好少年”主题队会和“宪法在我心中”主题升旗仪式等教育活动,让法治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四是持续开展“亲子学法惠万家”活动,巩固家校互动普法成果。通过发放“亲子学法倡议书”、开展“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等,在胶州市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浓厚氛围。
——打造“公益+”普法新模式。统筹协调政府、公益组织及企业的各方需求,凝聚法治副校长、法治教师、“蓝马甲”普法志愿队、“八五”普法讲师团等专业队伍力量,将公益活动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积极营造全员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浓厚氛围。
强化三个保障,在推进工作机制落实上抓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胶州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委教育工委负责统筹和督导法治副校长“1+1+1”工作的开展,将派出机关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作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要方面,纳入法治建设工作考核,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强化效能考评。建立法治副校长工作评价制度,由所在学校按学年、季度对法治副校长整体工作进行评价,并由该市教育体育局负责反馈派出机关。
——注重结果使用。按照《胶州市法治副校长“1+1+1”工作实施意见》,法治副校长工作考评纳入派出机关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考核其工作、晋职、晋级和立功受奖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