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图片轮显 > 正文

踔厉奋发,办人民满意的体育

2022-10-25 14:19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旭日初升,晨光熹微,青岛的大海边、公园里、广场上已是一片热闹景象……早起的人们在积极向上的城市氛围中慢跑、踢毽子、打羽毛球,或者借助功能齐全的健身器材操练一番。美好的一天,从活力满满的早晨开始。

这样的早晨,是许多青岛人的日常,也是体育健身融入市民生活的缩影。十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体育工作实践,聚焦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十年间,青岛体育规划更“优”了。《“十三五”全民健身规划》《“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等覆盖体育工作全领域的89项重要制度及文件先后出台,以改革创新、制度创新引领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计划于年内发布的《青岛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全民健身一张图》,将为市民健身提供贴身指导与服务。

十年间,青岛健身群众更“多”了。青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2年的不足2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3.26平方米,日臻完善的“8分钟健身圈”解答了市民“健身去哪儿”的疑问。健身设施功能齐备、健身场地举步可就,半数青岛人养成了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十年间,青岛竞技体育更“强”了。从2012年到2022年,青岛共获得5枚夏奥会金牌、1枚冬奥会银牌,亚运会、全运会屡立战功,连续两届山东省运动会囊括全部竞赛奖项第一名。在牢牢捍卫山东竞技体育“龙头”地位的同时,培养出了张继科、陈梦、李文龙、王思雨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运动员。

十年间,青岛体育产业更“富”了。青岛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1.02%提升到2.3%,2021年,体育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达到7131家,人均体育消费达到3027元,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体育制造业根基深厚,英吉多、英派斯、迈金科技、三百硕等企业已是各自行业内的标杆;“体育+”赋能百业,体育旅游、竞赛表演、体育医养、休闲体育、时尚体育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十年来,青岛体育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外延,体育强市建设蹄疾步稳,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体育改革不断深入

近日,由青岛市体育局、青岛市发改委牵头起草的《青岛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数易其稿后,完成意见征集。该方案结合青岛实际,立足未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点谋划、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确定措施办法。

类似的改革创新,在这十年里从未间断。青岛市持续推进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奥运争光计划在青岛落地见效,以改革创新、制度创新引领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89项重要制度及文件,覆盖体育工作全领域——

2012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推动了足球、羽毛球、帆船等特色项目“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2013年,《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增强了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体育赛事引导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市场运作、激活了体育竞赛机制。

2014年,《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第一次对青岛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规划。

2015年,《青岛市足球事业十年发展规划(2015-2024年)》和《关于加快青岛“足球名城”建设的意见》深化足球改革。《青岛市职业体育俱乐部扶持奖励管理办法》加大了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扶持奖励力度,推动了职业体育的发展。

2016年,《“十三五”全民健身规划》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加快体育产业结构调整。

2017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推动了健身休闲产业发展。

2018年,《青岛市足球改革实施方案》继续深化足球改革。

2019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人才全面发展。《青岛市帆船事业和“帆船之都”品牌发展十年规划(2019-2028年)》谋划未来帆船事业发展。

2020年,《关于开放办体育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发展竞技体育的实施意见》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1年,《“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室外健身设施配建办法》《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密集出台,涉及体育事业的方方面面。

2022年,《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纳入地方立法计划,正在全面快速推进。

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为推进青岛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进青岛在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书写华章。

全民健身行稳致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直以来都是青岛体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022年,我市创新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市区两级体育部门选派850名党员干部、18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组建10支志愿服务队,通过三级联动的社区服务方式,推动优质体育资源下沉社区,开展线下赛事、体质检测、健身指导、民俗体育展示等各类活动,丰富社区运动会形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体育事业发展成果。

近年来,青岛市每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赛事活动14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500万人次。元旦健康跑、跑遍青岛、青岛马拉松、畅游汇泉湾、登山节、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全民健身运动会、冬季运动会,智力运动会、“云上运动会”、“青岛球王”系列赛等多项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形成届次,成为参与广泛、深受欢迎的品牌赛事。

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繁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不可或缺,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十年建设、十年更新,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市民健身中心、平度市奥体中心等建成并投入使用;青岛市体育中心、市全民健身中心功能日渐完善;省内首座专业足球场青岛青春足球场即将于年底完工。

大型体育场馆量级不断提升,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也在不断完善。2022年,青岛市把建设50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笼式场地等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列为市办实事,这是自2015年以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连续八年列入市办实事。体育场地设施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优质量,一座座大型场馆定义了城市地标,一个个多功能场地汇集了运动爱好者,一条条健身步道举步可就,“城市社区8分钟健身圈”目标业已实现,并向着智能化、便捷化、全年龄友好型不断完善。

运用新媒体、互联网普及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多元化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初步形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广泛开展居家健身、线上赛事,普及体育健康知识,丰富市民体育文化生活,增强人民体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科学健身理念与方法送到群众身边。

截至2021年,我市共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万余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6平方米,全民健身辅导站点达到5400余处,各级体育社会组织1500余家,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9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竞技体育捍卫“龙头”

9月5日,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在日照香河体育公园落下帷幕。青岛市代表团勇夺277金164银172铜,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列全省第一,囊括大会所设全部五大竞赛奖项第一名,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取得21届省运会以来异地参赛的历史最好成绩,牢牢守住了青岛竞技体育全省“龙头”位置。

不仅省内“龙头”地位不可撼动,青岛竞技体育在国际、国内赛场上也展现了强大实力。

2012年伦敦奥运会,青岛运动员张继科获得乒乓球男子单打、男子团体2枚金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张继科再获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2021年东京奥运会,青岛运动员陈梦获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女子团体2枚金牌,实现了青岛运动员连续四届夏奥会摘金;2022年北京冬奥会,青岛运动员李文龙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银牌,实现了山东、青岛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性突破。

亚运会、全运会上,青岛健儿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为国家争光、为山东争光、为青岛争光。

竞技体育的累累硕果,背后是青岛体育人接续奋斗的坚持不懈。本着“突出奥运争光能力,对接山东优势布局,发展青岛传统项目”的原则,综合项目现状、人才储备、场馆设施等情况,持续优化项目布局,确立了12个重点发展项目、10个加快发展项目、6个突破发展项目、9个培育发展项目,田径、游泳、足球等传统项目继续保持绝对优势;攀岩、跆拳道、空手道等新兴项目发展迅猛,取得重大突破。

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系统单一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竞技体育发展,开门办体育,实现全社会共同培养模式的转变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鼓励社会力量承担竞技体育任务,同步配套相关政策和经费,拓宽社会体育办队和运动梯队建设新模式,是青岛竞技体育发展的全新突破口。

青少年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另一个突破口。以《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和引领,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工作。体教融合不仅扩大了选材范围,畅通了选材渠道,充实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库,更让青少年体育工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国家体育总局将我市的“体教融合”工作作为经典案例向全国推广。

正是青岛体育人的善谋篇、巧布局、多举措、真落实,才为竞技体育实现新跨越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点。

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体育产业就是“幸福”产业。它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力量,同时也是直指人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的着力点。

十年来,我市坚持市场主导,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刺激同步发力,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强链,持续促进体育消费,激发体育市场活力。

体育制造业发展迈向品牌化、国际化。英吉多、英派斯多次获得“中国健身器材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迈金科技的智能骑行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连年第一;三柏硕是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蹦床产品远销欧美,即将登陆深交所主板上市。

体育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规范帆船水上摩托艇旅游管理、海洋潜水项目管理与服务,推动海上体育旅游业突破发展;打造青岛市体育资源及IP交易平台;奥林匹克帆船中心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中国羽协训练基地、山东体育学院青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体育项目有序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下,体育产业特别是接触性体育服务业受到冲击,青岛市先后出台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成立体育消费纠纷巡回法庭和体育产业诚信联盟,开辟“绿色金融服务通道”,举办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活动,采用财政、平台补贴,商户让利方式,持续发放体育惠民消费券,继续搭建和完善体育企业与消费者交流平台,促进体育经济,释放体育消费活力,繁荣体育市场。

探索推动时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帆船、足球、冰雪、马术、冲浪、桨板、电竞、棒垒球等时尚体育项目。与深圳等计划单列市发起时尚体育城市战略联盟,搭建时尚体育交流合作发展平台。成功举办全国游泳冠军赛、CBA全明星周末等时尚品牌赛事,

市场繁荣、消费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市体育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达到7131家,预计2022年体育产业总产出超过75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11年的1.02%提升到2022年的2.3%。青岛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1年人均体育消费达到3027元。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已成为青岛体育强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长足发展,将进一步为体育强市事业打牢地基,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注入源源不绝的动能。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帆船之都”“足球之城”“田径之乡”体育城市品牌愈加锃亮。青岛体育系统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率先建成体育强市的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愿景、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继续贡献体育力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