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正文

从“好上学”到“上好学”

2022-10-07 10:47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回首过去十年,青岛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青岛学前教育在普惠优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跨越式发展,超过90%的幼儿在质优价低的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入园,普惠率位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从“幼有所育”走向“幼有优育”的十年路径。“十三五”时期,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9%的高位;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90%;新增4所高职院校,高校规模达到29所。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我市先后承担学前教育、教育管办评分离、校园足球等1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带有“青岛属性”的教育优势不断凸显。十年深耕,教育跑出“青岛速度”。

扩优增质促进教育公平

近几年,义务教育新生入学人数持续增长,适龄儿童入学压力居高不下。

今年新学期开始,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按照“班额、男女比例等基本均衡”的原则分配学生和配置教学师资,并在校内醒目位置主动公开分班方案。坚持均衡分班,其目的是维护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分班首当其冲。”8月中旬,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江建华组织召开“阳光分班”专题会议,秉持“尊重每一个、公平对待每一个、温暖每一个”的原则开展分班工作。9月开学前,在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学校一年级老师采取抓阄的方式分班:老师抽取箱里的数字,抽到的数字代表即将负责的班级,随后抽取分组学生名单,确定9组学生所在的班级。入学公平只是每个孩子教育路上的起点,进入学校后,市二实验小学针对学生视力保护工作,进行了公平排座。为让学生在校学会承担责任,推行“小岗位大责任”制度,为每个孩子设立不同的岗位,轮流值岗。

“公平不是平均,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公平。”在青岛61中校长李刚看来,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天赋,每个学生都享受成才的机会。多年来,李刚鼓励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支持,让学生得到更多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为此,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特长生培养经验,每年针对最新的中考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61中特长生培养方案”,定期召开全体特长生专业老师会,从招生情况、培养方向、训练的教材与内容、训练项目、时间安排等几个方面对每个特长生的特点详细分析,做到“一生一策,精准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资源如何能够真正做到普及和优化?这是所有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过去几年,青岛市教育局优化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8所,新增学位6.8万个,完成209所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优质园比例达到39%,排名跃居全省首位。从“好上学”到“上好学”,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化为甘霖,滋润每一株嫩芽,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今年,市教育局开展推进70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其中中小学54所、幼儿园16所。同时,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甄选一批在区域中相对薄弱但又有重要兜底作用的初中学校,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将集团化办学改革项目向此类学校倾斜,加大师资、硬件投入等,整体推进区域学校高质量发展。原本只在高中阶段开展的“强基计划”,今年将延伸到初中阶段。高中13所强基基地校向下对接初中学校,通过线上线下教练、课程共享等方式,培育初中段有学科特长的学生。作为省教育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市,青岛还将推进省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项目“奇点计划”,对接国家战略,将特殊禀赋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贯穿到初中学段。经过多年的硬件建设,我市目前的学校在数量、质量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和保障,并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蓄力。

“双减”一年结出累累硕果

2021年7月,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正式走进师生和家长的视线。实施“双减”以来,我市“狠抓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减负提质”等3个案例入选国家和山东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40项成果获评今年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数量全省第一。印发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我市获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试点单位,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上,我市作为唯一地市代表作典型发言。

从师15年,青岛62中(市第五实验初中)初三教师车鑫平的生物课,总是绘声绘色、活力十足。近日,几堂关于“动植物的成长过程”的课,引发学生极大兴趣。课堂上,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获得了课本中没有的真实体验。他们兴奋地找到了蕨类植物叶片下的孢子,摸到了蚯蚓腹面的刚毛,展开了蝗虫的两对翅,看到了信鸽在眼前展翅飞翔,分析了培养皿里菌落的着生情况。同车鑫平的课堂一样,青岛62中数学集备组老师组团磨课,初二数学老师李珍、初一数学老师赵丕卿用思维导图手抄报的创新模式,更替了传统的数学纠错本。“数学知识网络复杂,为学生梳理知识点,既不能枯燥,也不要重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用设计手抄报形式在每单元学习后整合易错点、关键知识点,模式上美观、清楚,设计过程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珍说,上学期她经常看到学生课后用各种创意手法在思维导图上标注重难点,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数学组落实“双减”政策行之有效的创意模式,迅速被全校其它学科学以致用。“‘双减’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收获更有效的成长。”在学校初三英语老师李锦佳看来,“双减”减掉的是无用的、重复的的学习方式,老师要给孩子“加”上正确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成长轨迹。

学校“抱团”推进教育均衡

“37中来了新校长,是9中校长孙睿。”“名校校长来执教,心里更有底了。”……9月,岛城学子新学期回归校园,青岛37中全校师生迎来新校长——青岛9中(礼贤中学)校长孙睿。在岛城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出台的大背景下,一所初中、一所高中,两所不同阶段的学校共迎一名校长,未来将如何发展?这引发了很多家长关注。兼任青岛9中和青岛37中校长,对孙睿而言,意味着青岛37中志成文化和青岛9中礼贤文化深度融合,是两校华丽转身的全新篇章。无论是人才培养方向还是高考改革,国家亟须拔尖创新人才。而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青岛9中、青岛37中“一长两校”的贯通式集团化办学模式,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孙睿将把9中百年来摸索出的优势教学资源运用到37中的办学中,把高中课程和高中师资下沉到初中,实现高中资源向初中赋能,让初中学子增加在中考、竞赛中的“战斗值”。带领师资团队为37中学子打造更多元的成长环境,用行动落实青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计划的实施。

新建校是青岛教育的新生力量。今年4月,李沧区教体局公布了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今年李沧区将启用4所新校和新校区,被纳入青岛虎山路小学教育集团的青岛虎山路第二小学就是其中之一。9月1日,全市74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学,其中有近300名新生走入虎山路第二小学,成为新校的首批“虎娃”。新校的启用为李沧区教育资源注入了巨大的新生力量。身为青岛虎山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文琼“一长三校”,她将传承前两校的优质基因,让新校实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依托集团办学,共享、复制优秀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汇聚三校之力为岛城教育扩优增质。

成立“名校+新校”“城校+农校”“强校+弱校”“优质公办园+分园”等合作办学、联盟办园模式,打破学校间、区域间、城乡间的壁垒和界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近年来,青岛市教育局确定了34所市级实验学校组成3个实验学校集团,成立青岛2中、青岛58中、青岛实验初中等65个优质教育集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步入新的拓展方向。

/新闻延伸 /

青岛教育走向全国

在全面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机制不断健全过程中,青岛市教育局推进国家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和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50所、行业企业194家,产教融合企业达到16家。去年,青岛市教育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市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平度“双元制”育人模式荣获全国唯一一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我市教育正打出多手“好牌”,在全国舞台亮出“青岛模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