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中小学校 > 中小学 > 正文

青岛职教,让生活更美好

2022-05-25 08:46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2022年5月8日至14日,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如约举行。此举时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初夏的空气里充盈着青岛职教与更美好生活相遇的美好。

青岛市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处在全国中职发展的第一方阵。目前,青岛市有1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青岛市有27所省示范性、优质特色和规范化中职学校、28个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的学校及专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青岛市申报的《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是职业教育领域两个国家级特等奖之一。因为职业教育办得出色,青岛市先后被授予国家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等荣誉。

率先立法,职教发展蓝图超前谋划

早在2015年,青岛市人大制定发布了《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系统总结了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相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青岛的地方立法具有不少超前和创新的条款,解决了职业院校治理、校企合作、经费保障等诸多“老大难”问题,颇具前瞻性地系统谋划了青岛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蓝图。

2020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青岛市教育局等10部门关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等4个政策文件,不断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加快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得以率先完善。7年前,《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在全国职业教育界率先提出,“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得低于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1.5倍”、“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应当不低于30%”、“市级人民政府每年应当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提取不举办职业教育的区(市)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当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不到30%的区(市),差额部分应当上缴市本级财政,统筹用于青岛市职业教育”等。初步统计,2020年部省共建职教高地以来,青岛市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总额已经突破100亿元。

职教管理体制率先统筹规划。新《职教法》明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加强对本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具体工作的职责,夯实了部委统筹、央地联动的法律基础。长期以来,青岛市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四统筹”,市级政府统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教育经费。《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和布局,推动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坚持职业教育市级统筹,重视发挥市级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创新实践,探索人才培养途径一体化

青岛市职业教育以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为目标,创新性地进行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实践,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增强社会契合度和适应性。

在上下贯通方面,青岛市为中职学生开辟向上成长的通道,突破升学的“天花板”。一方面,开展“3+4”中职与本科、“3+2”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改革试点。目前,全市有11所中职学校与6所本科高校开展“3+4”试点,有5419名学生加入“3+4”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全市有5所高职与6所本科高校开展“3+2”试点,参与试点专业达10个,每年招生规模560人。另一方面,开展中职与高职“三二连读”招生。全市所有的公办职业院校均与对口合作高职开展了“三二连读”合作招生,年招生规模达到1.7万人。2021年,青岛市有1.3万名中职学生参加职教高考。全市中职学校80%以上的学生通过“3+4”、“三二连读”、职教高考、单独招生等方式升入本科和高职院校就读。在普职融通方面,青岛市从2016年开始设立了普职融通试点班,2018年开始开展综合高中办学试点打破普职壁垒,开展高中阶段联合育人。全市共有17所综合高中,联合招收6000人。推动高中阶段学生跨校选课,教师跨校执教。

增值赋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

职业教育以其特有的属性,与区域经济增长、城乡统筹发展互相成就,彼此温暖。近年来,青岛市职业教育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建树颇多:深度参与“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出台《助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教育攻坚行动方案(2020-2022年)》,在青岛市职业院校设立了6个工业互联网学院(专业);出台《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方案》,遴选了18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工建设国际职教城和现代职教园……

青岛还打通了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最后一公里”,印发《关于在职业院校中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市有跨境电商等9个混合所有制试点项目,有3所高职院校、16所中职学校办学主体为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试点,全市63个单位、150家行业企业、近8000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试点……

一系列超前的做法为青岛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高起点。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显著增强,青岛市中职学生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认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发展理念。2021年,全市有6611余名普高学生转到中职学校。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全市有2所高职入选国家“双高计划”,有7所中职学校和17个专业被评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优质特色专业,青岛电子信息业、财会金融业、国际商务等3个职教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青岛市职业院校学生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中职组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等7块金牌,教师在省级高校青年教师比赛、协会赛中获一等奖、团体奖等奖励十余项。2020年以来,青岛市开展3+4对口贯通培养试点的考生转段成功率达96%以上。

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近两年,青岛市共有6248名达到公办普高录取线的学生选择到中职上学,“3+4”试点学生有10%考入研究生。回应了广大学生及家长迫切希望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增强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下一步,青岛将以部省共建职教高地为契机,以建设全市现代职教园为抓手,彻底改善全市中职学校办校条件,努力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积极推动相关职业院校试办本科职业教育,完善长学制培养模式,优化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建设一批中高职融合发展集团,为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你不知道的职业教育”

中职也是不可或缺的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创办中职教育。人有千万种,各有所长,有人擅长文化课,有人擅长体育,有人擅长技能操作。中职设置的目的其实就是将那些不适合文化课教育的学生分离出来,寻找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门路,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中职教育实际上是给了孩子继续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中职毕业不行,可以继续上高职、专科;高职专科也不行,可以专升本,或者中职好好学习直接考本科。国家已铺好了职业教育的道路,开通了到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列车,学生只要坚持就可以一路走下去,也可以在合适自己的地方下车。

在今天,越来越多学生选择进入中职学校,以此为跳板进入更高等学府深造。可以说,中职教育已成为学生步入职业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它不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为学生后续大学阶段职业教育打下基础。中职教育不仅重要,而且不可或缺,未来的中职教育应该与普通高中并驾齐驱,成为职业教育的开启者、引领者。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校长吕雪梅

职教让学生提前建立专业优势

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后,本科录取率逐年增加、本科招生计划翻倍、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计划等等一系列的利好消息,极大地增强了职教高考的吸引力和活力。职教高考对学生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学生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可上升的通道越来越宽。

以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受学历和文化素养的限制,到用人单位就业应聘的多是最基层的岗位,并且难以获得提升的机会。而职教高考打通了中职生学历与文化提升的多元通道,学生本科毕业后能够以“管理实习者”的身份选择到更心仪、上升空间更大的岗位。

在校期间,学生能够比普通教育的学生提前了解所学专业与职业,接受符合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标准专业技能培训,从而建立起专业方面的优势,这让学生在就业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真正发挥“技能+学历”双优的优势。

——青岛旅游学校校长孙信成

职教肩负培养能工巧匠重任

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既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大任务,肩负着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成长成才路径的重大职责。

青岛职业教育一直位居全国职业教育的第一方阵,青岛是国家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作为青岛职业教育一员,青岛电子学校要把职业教育办学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更高质量推进党的教育方针落地生根;更高质量推进职教体系建设,全面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更高质量服务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更高质量增值赋能、扩优提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职业教育支点。学校将深入推进职教高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

提高“政校企行”“四链”有机衔接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类型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指向”,即指向支撑人的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指向贴近产业服务经济的人才培养方向、指向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这三个指向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跟着经济走、跟着产业变”,这样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提高“政校企行”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纵向贯通和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融通,实现职业教育本科的普及化发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与产业对口需求,形成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适应高水平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就业的新局面。

近年来,青岛工贸职业学校一直深耕智能制造工科专业领域的发展,为青岛区域经济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加大职教高考的人才培养力度,为更多学子实现高质量求学和就业理想,使这所工科职校更具吸引力。《职业教育法》修订和实施,正在为职业教育带来政策和资源的红利,正在以巨大的市场缺口迎接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我们深信职业教育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青岛工贸职业学校校长徐积林

普高职校的选择没有好与坏之分

选普通高中还是选职业学校,这是每个初中毕业生及家长面临的选择题。此前印发的《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明确,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都是高中段教育,是并行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职教高考打通了中职学生从升专科、本科一路到研究生的升学通道,从而形成职教、普教并行的双高考制度。

普高、职校的选择,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中职学校由注重社会功能转向育人功能,统筹就业功能和升学功能,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家长和学生都要理性认识目前的政策变化,要发现孩子适合什么,喜欢做什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慎重选择高中段(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学习模式。学生只要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可以选到满意的专业,选择属于自己的成才路径。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校长赵芳亮

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生态。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利好。法律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纠正了社会传统认知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细化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各类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建立了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激励的法定保障机制,优化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全生态,逐步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

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认知中的“断头教育”,而是通过拓展学生的升学通道,打通了上下贯通的“天花板”;通过进行普职融通、综合高中等改革,拆除了左右融通的“篱笆墙”。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更加多元。——青岛高新职业学校(青岛市理工高级中学)校长孙洪传

职教“顶天立地”正当时

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全文共有7处“重要”、4处“必须”、54处“应当”的法律表述,重要价值在于,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特别是职业教育体系的确立,为人才成长打通了“断头路”,构建了“立交桥”,“顶天”突破必将快速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同时,更加明确界定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在体系建设、改革实施、产教融合、保障制度及措施完善等方面,有更多的“实招”得以明确,多方协同治理、多元融合发展已成大势,“立地”措施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平度职教中心作为县域职业教育学校,将依法全面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产教一体化、课证一体化、职成一体化、职普一体化发展策略,加快提质培优,赋能乡村振兴,以高质量发展做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两篇文章。

——平度职教中心校长朱风彬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