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圆桌
三尺讲台系国运,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业。每年岛城两会,教育问题总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焦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基础教育工作的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学生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双减”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各司其职,不断凝聚和形成教育共识,促进教育提质增效,在育人合力中立德树人、赋能成长,我市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市民代表张晓梅
构建立体发展的培养体系
双减背景下,教育的本质回归。市民代表、青岛实验高中心理教师张晓梅指出,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划分,国家希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初衷不谋而合,结合生涯规划,贯通学段,指向未来,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一起构建立体发展的培养体系,让孩子更好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张晓梅说。
生涯规划,就是贯通小、初、高、大学等学段,带领孩子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比如将来上哪类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随着双减下业余时间增多,学习负担减轻,这些探索和尝试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体系化,横向链接,纵向延伸,关注共性,聚焦个性。”张晓梅提出,例如可以尝试访学系列,打通学段,设立访学站,通过访学手册完成深度探校,树立目标,内化动力;再比如职业体验系列,在青岛市中小学生社会课堂实践基地基础上打造常规职业体验岗位,聘请行业导师,指导各学段学生依据年龄特点体验各行各业,树立职业榜样;以及游学研学系列,构建人文类、科技类、兴趣类、劳动类、自然类等内容的研学线路,打开视野,融入社会。“还有公益活动系列,可以设立社区服务工作站,聘请社会导师,提供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机会,让孩子提升责任担当。或者聘请兴趣导师,提供多维的兴趣活动,让学生勇于尝试,明晰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将来升学选专业定职业做铺垫。”张晓梅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