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青岛市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海尔学校启动。学会199家会员单位近500名一线教育专家、教育管理者齐聚一堂,共研教育教学学术成长。下午13:30,分论坛《课堂教学变革论坛》如期召开,与会专家领导围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研讨,各会员单位代表近100人参与论坛,论坛由崂山六中徐晓副校长主持。崂山区沙子口小学、崂山区第六中学、莱西市杭州路小学、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青岛西海岸新区双语小学、青岛君峰路中学等会员单位代表先后发言,大家围绕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展开交流、讨论。
崂山区教体局与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青岛市教育学会进行合作办学项目签约,携手共进,实施崂山区东部教育高质量打造工程。众所周知,青岛市教科院、教育学会是青岛教育智库,在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崂山六中、沙子口小学、姜哥庄小学、登瀛小学作为青岛市教科院附属学校,在近几个月以来借助优质资源,用高位理念引领发展,在学校品质、教师队伍、特色发展、文化打造、课题研究等多方面加速提升。论坛第一板块:青岛市教科院附属学校进行主旨交流。
在与教科院、教育学会的合作办学中,教育名家、教学名师进附属学校送课,与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以及各类集备、教研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附属学校的教学内涵。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解育红主任、崂山区教研室陈国华主任先后为前期名师入校教学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发言。
围绕调研过程中的亮点、问题、解决路径进行交流、研讨,为附属学校后续教育教学的更有效开展提供发展路径。
随后,青岛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崂山区实验学校张星校长对第一板块的发言进行交流、指导。他谈到与市教科院合作办学极大推动教师业务素养提升。以课堂“教”与“学”改变为突破口,坚持“学为中心”的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学校要关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是后续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载点。
学校在课堂教学这一人才培养主渠道中,突出由“教”向“学”的转变,鼓励教师设计和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以应对未来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接下来,各区市会员单位继续围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交流。莱西市杭州路小学王西华主任、
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邵斌副校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双语小学杨世臣校长、青岛君峰路中学原红校长先后发言。
最后,青岛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青岛九中、青岛三十七中孙睿校长对会员单位论坛交流进行点评,他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照顾差别,分类施教,让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学为中心”,强调以学生独立、能动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和本体,“以学为本”而非“以教为本”;“少教多学”而非“多教少学”;“以学定教”而非“以教定学”;“以学论教”而非“以教论学”。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学为中心”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的有效策略,是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唤醒教师内在动力的有效路径,是助推学校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从优质走向卓越的重要支撑,是创新区域教育、形成区域联动的实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