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已足足耕耘了34个春秋。31年的班主任、3年的大队辅导员,我以不同的身份,陪伴了一群又一群孩子,一万两千多个日夜。
遥想从前,一切似乎发生还在昨天。18岁的我,是45个6岁孩子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时我有满腔的热情,我有充沛的精力,我有活跃的大脑……我不知疲倦为何滋味,我用我青春的身体,带领他们探索知识,参与游戏,认识自然。
两年后我由一个中队辅导员变成了一位大队辅导员。工作的变动给了我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带领孩子们走进工厂,住进部队……几乎每一个休息日我都会带领少先队员们,走上社会:为了使国家的新政策尽人皆知,我们搞宣传;为了街道的美化,我们搞卫生。而我所做的这一切只有一个宗旨:让孩子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三年里,我连年被评为“全国少先队活动的最佳指导者”,连续两年被区政府授予“优秀团干部”的称号;思品课在市区优质课比赛获奖之后,“教学能手”“区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也接踵而至。
蓦然回首,那些努力与汗水已然刻在初春的微风里,那些成绩和荣耀也都深藏在岁月的熹微中,沉淀生辉。但我最终仍愿回到一名班主任和普通的语文老师的岗位上,因为那才是我的初衷、我的选择、我一生的守候。
一、语文,让我的教育之梦在此启航,播散希望
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回想34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在拿起课本,站上讲台,面对孩子的那一刻,便已暗下决心:我愿吃遍这教育所有的苦,去换桃李的甘甜。
在语文教学中我锐意创新,乐于改革。早在2000年,我便在语文教学中实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我的经验也曾在区里进行分享。如今,在“生本智慧课堂”的尝试中,我依然乐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断优化自己的经验。
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两字上下功夫,才会事倍功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不断改造自己的课堂用语,使它们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一堂课下来,许多孩子笑弯了腰,争红了脸,尝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我改变了座位的排列形式,让孩子们有了新鲜感,有了进行小组合作的兴趣;我改变了学生的排序,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发言的欲望;我改变了自己的作用,让会的孩子教不会的孩子,让他们发现课堂的变化,让他们发现老师的成长,让他们有了学习的榜样;我改变了教作文的方法,我不再讲讲讲,我带领孩子们做游戏、郊外活动、观察同学……让他们乐写,愿写。不放过一切可以说话、写话的机会。天道酬勤,老天怎忍心辜负苦心钻研的人!虽然两鬓染霜,但也硕果累累:2001年承担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学生语文课外学习指导研究》并在结题会上发言,2001年四方区中青年教师比武中获得二等奖,2003年《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两点具体做法》获得全国一等奖。2004年被授予“四方区语文学科教学能手”的称号。2015年论文《编童话创情境唤醒习作渴望》发表在国家级杂志《课程教育研究》上。
二、班主任,让我用赤诚的爱,点染孩子的青春
如果说我是大海,那么,我眼前的每一个孩子,便是朝我奔涌而来的江河,我忍不住张开胸怀接纳他们。因为有他们在,才有了我班主任工作的波浪壮阔。
班主任,我当了31年。31年,对我的一生而言,几近三分之一;对于我的青春而言,它已是全部。我将我全部的青春献给了班主任工作。 2013年,我被评为“市北区优秀班主任”,这个称号使我的教育生涯更加完整也更加美好。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我的班主任工作,那就是:公平和鼓励。因为,我知道,最大的公平就是尊重;最好的教育就是鼓励。一句“你能行”能消除多少孩子的恐惧感,一句“你真棒”能缩小师生之间多大的距离;一句“你真聪明”能点燃多少孩子的求知欲;一句“我喜欢你”能让多少孩子找回自信啊!孩子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苗,我愿把知识化为春风雨露,滋润他们茁壮成长,我愿用深情的陪伴,让他们的求知之旅变得快乐而享受。我愿用最慈祥的话语给孩子们最温柔的抚慰、最诚挚的教化;我愿用一个老师的慈祥与智慧与孩子们的蓬勃朝气遥相呼应。
三、支教,让我身体力行,浇灌别样土壤
有人说,唯生活与热爱不可辜负。于是,我带着那份对教育的赤诚之心,义无反顾地奔向了那连呼吸里都透露着纯净的古老国土。在支教的日子里,在春夏秋冬中,我简单并快乐着,平淡并享受着,付出并收获着。
人生最美好的状态,大抵就是含着温暖的眼泪前行。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寻找人生的意义。季羡林先生说过,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在我国的西部有一片辽阔、美丽、古老的国土——新疆。那里是祖国的边陲,更需要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山东省教育厅“万名教师援疆”的活动中,我积极报了名。
2018年9月,我正式成了新疆喀什英吉沙县实验小学四年级5班的语文老师、副班主任以及教务处副主任。来到英吉沙实验小学后,我除了上好日常课还给学校老师上示范课,参加优质课比赛,上公开课,搞教学研究,为英吉沙全县的语文老师做过四次线上和线下的培训。为了增进民族融合,提高孩子们的国语水平,我还参与组织举办了有关“民族融合”系列活动。
在支教的两年里,2019年我获得英吉沙“最美教师”称号。2020年荣获“山东优秀援疆人才”称号。2020年我执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得英吉沙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桂花雨》受到广泛好评。2020年英吉沙零距离以《一份爱一座桥》对我进行了报道。2020年6月“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探讨月研究》也在这里完成了研究任务,顺利结题。
在课下我和每一个孩子交朋友,既做他们的师长,也是他们的知己。记得一次下了课间操,苏麦耶和一群同学过来找我,但是不说话,我反复询问,他们才说,“老师,你能不能答应我们,把我们教毕业了你再走?”看着这群可爱的维族孩们,我的心中涌起爱的暖流。我因着对这些维族孩子的爱,变成对这片沧桑而神奇的土地的热爱,对这片土地上所有维族同胞的热爱。我不仅教给他们语文知识,还以一己之力做着民族融合这件大事。感觉到我一介匹夫真真切切地与祖国血脉相连。
在我的家乡青岛,我只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中平凡的一位。而在英吉沙这片土地上,我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以语文为媒介,以语文为爱的使者,为这片土地的安定和富足,发展和进步,为这里的教育事业,为汉族和维族的老师和同学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在大漠留下自己一生难忘的坚实足印。
四、归来,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在最温暖的地方
长沙园,我回来了。如果说支教生活是让我魂牵梦萦的梦,那么长沙园则是我永远难以割舍的家。圆梦归来,如同一个游子,回到了我最熟悉的岗位,续写育人芳华。
2020年9月,静静伫立在碧绿草坪中的“一得石”默默地迎接我回到了阔别两年的长沙校园。扎实前行,“积跬步,行千里”的信念依然深埋我心。年过半百的我又成为了一名班主任。从班级管理到教育理念,我的思维流淌着工作中的收获与满足。
我不是春蚕,更不做蜡烛;我为孩子们付出全部,孩子们也给了我永不泯灭的童心和勇气。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唯有一天一天,脚步坚定地默默付出,才能得到认可,才能有尊严的教学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这样的认可,期待着这样的尊重,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坚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初衷,相信梦想终会实现,期待我的心血能化作春雨和暖阳,滋润着那些幼小的花朵度过童年的美好时光,长大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