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青岛教育快讯 > 正文

家教好故事丨你让我也让,千古流传六尺巷

2020-06-08 10:59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分享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家风,让人受益,催人奋进;好的家教故事、好的教子方法、好的言传身教,让人学习,给人启迪。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美好家庭,讲好家教故事,展现家长智慧,助力家校共育,青岛市教育局特别推出“家教好故事”系列专题,每周不定期选出若干篇家教好故事优秀文章,供大家学习分享。

你让我也让,千古流传六尺巷

城阳区夏庄街道小水小学孙雨桐家长  李莉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和八岁的女儿一起做着家务,电视里又响起了赵薇的歌曲《六尺巷》。看着自己和睦的家庭,穿行在这首歌曲里,就像行走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廊里。歌曲里的行云流水、六尺巷里的点点青苔,仿佛都记录着清朝礼部尚书张英的良好家风,见证着我们这一家的和睦与传承,也书写着新时代的友善与和谐。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六尺巷”就像是我人生的一把尺子,值得我经常拿出来想一想、量一量。我的妈妈是一个温柔的人,从小就教育我凡事以和为贵,“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妈妈文化水平不高,无法给我讲很多大道理,我似乎也从来没有问过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直到后来我在初中政治课本上发现了一个小故事,才懂得其中的深刻含义。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有一年老家有人写信给张英说,他老家桐城的府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现在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巷子,双方互不相让,张家人一气之下写了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在朝为官的张英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既为邻居就应谦让,于是提笔在家书上写了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看到回信明白了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于是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六尺巷”是张英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严谨的家风使得他的子孙张廷玉等人都成了清代名臣,也有了后来“父子双宰相”的美谈。六尺巷虽然已经是几百年前的老故事了,然而它所赋予的哲理一直影响着人们。我认为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父母的修为会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世。我把这个自己喜欢的故事作为胎教讲给自己的女儿听,这也是每次睡前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当她懂事以后听到了2016年赵薇在春晚上唱的这首歌,她兴奋地问我这是不是六尺巷的故事,那时候我觉得我用古人家风对她进行的耳濡目染教育起到了微妙的作用,她竟然能把歌曲和故事联系在一起了。

借着她的兴趣我重新讲述了六尺巷的故事,我告诉她礼让与和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的大官尚能如此,那今天你和小朋友之间、邻居之间处理小事,是不是更应该比古代的人做的更好呢?她眨着天真的眼睛问我,那妈妈我在公交车上让座算礼让么?在学校吃饭的时候排队算礼让么?孩子明白的很快,这些当然都算是礼让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下楼的时候遇见抱孩子的邻居会让邻居先走;有了妹妹以后,她习惯把好的东西都让给妹妹;她会提醒开车的爸爸让人行道上的行人先过马路。寥寥数语,意蕴绵长,可见良好的家风不需要耳提面命,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可以把自己受用的家风故事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在继承中与时俱进,将礼让的精髓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添枝加叶。

张英用四句诗为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家风故事,我的母亲用她通俗的话语告诉我要懂得礼让,我用小故事与歌曲还有耳濡目染的教育教会了我的孩子如何待人谦恭礼让、如何友善待人,如何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去推动和谐家庭、和谐学校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孩子渐渐的明白了人与人相处,只要多一分礼让,多一分豁达,在矛盾面前,只要心胸宽阔,很多干戈都能化为玉帛,和谐局面就能出现。

锦绣中华,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屹立东方。我用传统文化中的六尺巷故事对孩子春风化雨的教育,恰与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六尺巷的故事值得我们和孩子经常回味,修身正己,乐观豁达,自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自己的儿女也会走出人生的蓝天白云,良好的家风也会成为邻里之间茶余饭后的美谈世代流传。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