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的黄土高坡上,洮河水承载着千年文脉静静流淌。2024年8月,来自黄海之滨青岛的七位教师跨越近2000公里,将先进教育理念与滚烫情怀播种于这片土地。如今,为期一年的支教任务圆满收官,一曲荡气回肠的“山海教育协奏曲”仍在陇原群山中回荡。
山海同心,跨越千里的教育使命
为深化东西部协作,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教育均衡发展号召,青岛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精心选派七位市区级教学能手,组成“山海教育协作团”,带着青岛十年课改的宝贵经验与“教学资源包”,踏上甘肃这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群山连绵间,他们深知此行不仅是职业历练,更是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与成长契机。这支平均教龄25年的团队,在黄土高原上用一年时间,以课堂为犁铧,深耕陇原教育沃土,留下无数动人印记。
课堂革新,种下希望的种子
在临洮县各中小学的教室里,来自青岛的教育智慧悄然绽放。洮阳初中的体育课上,曲正岩老师摒弃功利化的技能学练,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阳光向上的力量,汗水与欢笑中,他与学生相约“青岛见”。椒山小学的赵芸老师面对作文薄弱的学生,坚持逐一面批,耐心点燃创作热情,当孩子们争相分享作品时,语文课成了他们最期待的“耶时刻”。
美术教师石莉在文峰小学十一个班级的美术教学中,以丰富视觉素材与多样媒材释放孩子们的艺术潜能;李英男老师在南街小学创造性地融合青岛版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让数学课焕发新生,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学科。来自青岛山东路小学的杨筱琳,在养正小学的语文课堂上,用“爱上读书吧”的箴言与六一赠书的行动,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终身阅读的种子。
师者传承,激活内生动力
支教不仅是授课,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度交融与师资队伍的“造血”赋能。李青老师在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教研活动中,分享《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大单元教学研究》等前沿成果,将新课标理念播撒在集体备课与评课现场。她两赴岚林寺小学“送教下乡”,让先进教学方法在乡村课堂扎根。
曲正岩老师发挥青岛名师引领作用,一年听课120余节,开展讲座10余次,师徒结对助力当地教师刘老师快速成长。李振虹老师在文峰小学积极参与各级教研,分享新课标理念,手把手指导赛课教师斩获县级优质课二等奖。赵芸老师更是新教师的“引路人”,亲自指导其完成入职展示课,为学校注入持续发展的活力。
爱心无界,山海情深的纽带
教育协作的温度,在一次次真诚互动中升华为深厚情谊。杨筱琳老师帮扶的二年级女孩,每次见面都亲昵呼唤“杨妈妈”;李青老师结对岚林寺小学的常亚玲、帮扶班级学生允睿轩,不仅送去书籍营养品,更以“手拉手交朋友”活动架起青陇学生书信往来的桥梁。曲正岩老师通过教育局结对特困生,心灵与物质双重关怀,许下“十年后青岛见”的坚定承诺。
最动人的回响来自心与心的共鸣。当李英男老师听到三年级孩子们对大海的向往,寒假归来,行李箱满载着为每个孩子精心挑选的贝壳。孩子们则以自制的粘贴画、“护身符”和带着体温的水果糖回赠,这些质朴的礼物,成为山海之间最珍贵的信物。
薪火相传,从“输血”到“造血”的升华
“支教不是终点,而是一辈子的牵挂。”李英男老师的心声道出了七位支教教师的共同情怀。一年的陇原耕耘,他们见证了孩子们学习习惯的蜕变、学业成绩的提升,更推动了当地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师队伍的成长。青岛与定西,市北与临洮的教育协作,生动诠释了东西部守望相助的“山海情”,为甘肃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
临洮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感慨:“青岛教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一种视野和情怀。他们点燃的火种,已在本地教师心中形成燎原之势。”
洮河水不舍昼夜,奔涌向黄河,如同这绵延不绝的教育协作事业。七位青岛教师的支教历程虽已画上句点,但市北与临洮的教育协作正如曲正岩老师所言:“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未来,更多东部优质教育资源将如春风化雨,持续滋养西部教育的沃土,托举起孩子们平等而光明的未来。这跨越山海的接力,正在陇原大地上书写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