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鲁读完高中且有学籍即可高考 作为率先宣布突破高考户籍限制的省份,我省异地高考方案拟定已经完成。记者12月3日从省教育厅获悉,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且拥有我省高中阶段学籍是非户籍考生参加山东高考的必要条件。 今年2月,《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首次宣布,从2014年起,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同时,我省将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3日,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异地高考方案细则相关文件,已经多部门商讨认定和会签,并将以省政府名义签发,“本周内将向社会公布”。 该负责人表示,非山东户籍考生在我省高考也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但“门槛”并不高,将要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将明确:非户籍考生要在我省参加高考,总的原则是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且拥有我省高中阶段学籍。“没有学籍的借读肯定不行。”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我省一直是高考人数大省,2012年高考人数49.7万人,而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十分充足,文理科本科录取线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2011年升入高中的省外户籍学生将第一批享受异地高考“红利”,这一群体有多大?他们中有多少人会选择2014年在山东参加高考?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有关负责人说,这一数字难以具体统计。记者了解到,在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济南,以一所高中为例,每年户口在济南市以外的有近100人,占每个年级学生数的七分之一。这其中,又有10~20名学生户口在省外,需要回原籍参加高考。 山东大学法学院葛明珍教授表示,在目前的计划式招考制度下,异地高考之争背后关系到各地考生利益分配,能否打破户籍限制关系到教育机会的公平。目前,民众最大的担心有两个:一是利益分配会不会伤及自身;二是制度设计会不会为高考移民流向分数“洼地”留下空隙。据《齐鲁晚报》 异地高考意在方便外地考生 可能给各市一定空间制定更可行的操作细则 “山东录取分这么高,谁来考?”这是许多人对于山东实施异地高考的第一反应。采访中,不少高中老师认为,异地高考的初衷是便利外地考生高考,而不是鼓励高考移民。而由于考试范围不同,题型不同,命题风格不同,即使异地高考放开了,学生也不会随便找个地方去参加高考的。 济南七中每年700多名高三学生中,有近百名学生到外地报名来年的高考。济南一中2012年到外地参加高考的学生有60多人,预计 2013年也有60~70名学生回乡高考。 为了给户口在河南老家的孩子报名高考,济南七中高三学生家长崔先生已经在两地奔波了多趟。崔先生说,第一次回河南报名,不知道要带证明高中学习经历的“学籍卡”,崔先生只能又坐长途车返回济南。怕错过高考报名,他又连夜坐长途车返回了河南。“路费、住宿费等加起来,来回花了近 3000元。” 济南七中分管学籍工作的一位老师说,各地高考报名条件不完全一样,比如即使有当地户籍,有的要求必须找个当地高中挂靠才能在本地报名,这些都增加了考试成本。 在高中老师们看来,各个省份高考考纲不同,教学重点不同,也给回乡高考的学生带来极大的不适应。 目前,全国各个学校都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大纲教学。但只有少数省份采用全国卷,包括山东在内的多数省份单独命题,因此,高考考纲差异难免。 济南七中政治老师颜廷华说,单独命题的省份考纲侧重点的确不同,比如政治教材中“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天津的老师当做重点知识讲,而由于不在山东的考纲范围内,我省的老师可能就只当了解的内容。 “考试范围不同,题型不同,命题风格不同,即使异地高考放开了,学生也不会随便找个地方去参加高考的。”颜廷华老师说。 济南七中高一(6)班学生孙雨婷打记事起,就随父母从福建老家来到济南,十多年来,她的幼儿园、小学、初中一直都是在济南完成的,今年,又在济南升入高中。“对济南比对家乡更熟悉。”她说。 济南市教育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4085人,占城区在读中小学生总数的14.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56所,分布区域扩展到全市。而定点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52.6%。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外地户籍学生求学总体情况不同,异地高考在大方案之下,还可能给各市一定的空间,各市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更可行的操作细则。 据《齐鲁晚报》 专家:10到20年解决异地高考都是乐观的估计 异地高考到底难在哪里? 呼吁了多年的异地高考,何时才能在“北上广”这样的热点地区真正实行?着急的不光是家长,教育部一样很着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教育部将会同发改委、公安部和人社部,对各省(区、市)开展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方案落实的专项督查,还要分赴京沪粤等地督促指导落实方案。 今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黑龙江、安徽、山东、江西等几个省明确异地高考具体标准,均对于考生学籍及在该省就读时间有所限制。对此,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要集中力量,打好这一场硬仗”。 虽然中央和教育部都在不断督促各地尽快出台异地高考的方案,但是具体到北京、上海、广州等焦点地区,异地高考真正推行的难度还是不小。 11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出台的政策中明确规定:“明年高考报名须具有本市正式户口。”北京市教委表示,目前北京市发改委、教育、公安等部门正在研究起草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原则上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11月22日,广东公布了类似的政策,即对非本省户籍考生高考报名仍未放开。而上海则拟对居住证进行“积分制”管理,但目前该意见仍处在征求意见之中。 异地高考到底难在哪里?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高校校长曾向笔者透露,“这根本就不是教育部一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纵观已出台计划的各省市区,现在通行的方法是设置一些“门槛”,比如需要考生在当地就读一定年限的基础教育。那么这个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承载力、相应配套的医疗设施、财政拨款、甚至当地交通等都是“异地高考”背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所以异地高考在热点地区这绝不会是一到两年就能解决的问题。 此外,各省市之间还将面临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如果实行异地高考,最终录取名额是占用户籍地的指标还是高考所在地的指标?这也是政策设计者和各省市执行者面临的现实问题。除此之外,诸如异地高考是否会带来新一批的高考移民?以及与此相关的户籍改革能否联动等问题,也都是异地高考面临的挑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就曾表示,若异地高考真的要实施,首先还是要解决户口问题,取消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差异。异地高考问题,10到20年能解决都是乐观的估计。 异地高考乃大势所趋。但是“急不得也慢不得”。允许差异化存在,不搞一刀切,是这场“中央地方拉锯战”中的关键所在。 据《中国经济周刊》 文/图 记者 张庆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