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朋友一番“开导”,小陈却更纠结了,看来读懂这社会规则的道路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可是小陈知道,无论如何不能再跟辛苦劳作的父母开口了。“干脆不去了吧!”小陈无奈地想。 “其实读书读到现在了,就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人家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家多多少少也明白一些人情世故。”就读于北京某高校的小孙告诉笔者,“就像我一个死党结婚,我们有十几年的交情,怎么都得送个1000元的大红包,你能因为自己是个学生就瞪着无辜的眼神装不知道吗?像假期从家里返校的时候给导师带点特产,教师节的时候送束花,实习结束给老师买个小礼物……这些都很平常了。说到底,还是一部分人先带起来的,现在都成了‘潜规则’了,你不送反倒是不好了。谁过年过节不给导师表示一下啊?不过,送礼终究还是表表心意,如果送太多的话,那就有点过了。” 小孙的一个同门师姐就“送起礼来毫不手软”,酒的最低档次也是五粮液,还有那么几次,都是爸妈亲自开车带着一起去送的。其他师兄师姐都颇有微词,但是又无从发泄。就像小孙说的:“谁叫咱没钱呢,除了阿Q似的心里默默地鄙视一下,我还能干什么呀?” 虽然一部分人先“送”起来了,可是关于种种送礼的故事还只是周围人的“口口相传”而已,送礼的人谁都不会高调。大家都觉得送礼是件说不出口的事情,但又不能置若罔闻,这似乎总是一个迈不过去却又不得不迈的坎儿。 拜见长辈:礼不在贵,讨得欢心才是硬道理 小王是广州某大学的学生,和女友相恋四载,今年国庆长假才第一次上门拜访未来的岳父岳母。临行前,小王最发愁的就是,到底要带什么礼物呢?小王出身寒门,虽说女友能够体谅其经济上的窘迫,可是毕竟第一次登门拜访,而且又恰逢中秋节,不带点礼物怎么都说不过去。 出发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小王和女友出去逛了一整天,回来时,手里拎了一盒精美的月饼。这是他和女友逛了一天的成果,除了月饼,他不知道还有什么买得起又拿得出手的礼物。可是一回宿舍,小王就被舍友们一番炮轰:“有没有搞错啊你,送礼哪有送单数的?‘好事成双’,起码要一对儿才行啊!”小王想想也有道理,只好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原来买月饼的超市又买了一盒。这两盒月饼,花去了他近一个月的生活费。 南通某高校的小李也曾让送礼这事儿搞得焦头烂额。说起第一次去男友家的经历,小李用“很糗”来形容。 那时怕手里的礼盒不够,小李又拉着男友特地买了一个100多元的水果篮。可是后来男友很委婉地说,他父母都是很随和的人,下次再去不用买东西了。原来上次那个果篮可让男友父母头疼了半天,水果容易坏,家里人又少,过了快一个月,才半扔半吃地把那个果篮解决掉。送礼送到这份儿上,小李真是无地自容了。下次再去时,本来就觉得不轻松的小李就有了点心理阴影,先在门口深呼吸了好几次才允许男友敲门;吃饭时,她恨不得把脸埋进碗里。小李自己都觉得纳闷,平时在学生会也没少跟陌生人打交道,那些摸得门儿清的交往方式怎么一个都派不上用场了? 一次,男友妈妈无意中说起邻居在网上买了一个煮蛋器,煮出来的鸡蛋可香了。已经有了三四年淘宝网龄的小李顿时喜笑颜开,一天之后便网购了一个煮蛋器寄到男友家里。后来,男友妈妈时不时还会说起这份礼物的好用和贴心。这礼送得轻松愉快,皆大欢喜,还解掉了一个心结。小李真希望每次去男友家前,“准婆婆”都能提出那么一两个小要求,省得又要死掉好多脑细胞,还总是弄巧成拙。 |
上一篇:教育均衡这盘棋如何下
下一篇:“网络麻豆”大学生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