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李鹄 给老师送礼成了一些校园“潜规则”,过年过节都要表示一下 合肥某高校的研究生小陈即将毕业,在一位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小陈如愿进入北京一家很好的单位实习。临行前,老师特意让他去拜访两个已经在北京混得有声有色的老同学。小陈知道,在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老师其实是想帮自己拓展一下人脉,心里自然十分感激,可是接下来的问题让他头疼了:去拜访的时候,要带些什么东西呢? 如今的高校中,像小陈这种已经有半只脚踏入社会的学生逐渐增多,在研究生群体中尤其如此。一方面,他们比校园里的同龄人要成熟、世故,但另一方面,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并不容易,很多事情会让他们迷茫、不知所措,“送礼”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有了“送礼”的意识,但又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有心无钱:送礼不只是个技术活儿 虽然老师特意说明去拜访时什么都不用带,可是小陈好歹已经是研二的学生,虽说还没正式进入社会,可多多少少也知道些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自然明白两手空空地去拜访别人是不好的。小陈还没到北京就开始寻思送礼这件事。送花?感觉奇奇怪怪、不伦不类;家乡特产?大老远背过来折腾不说,人家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些年了,什么礼物没见过,只带些特产有点拿不出手吧! 和一个已经在北京工作的朋友聊起这件事,朋友立刻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侃起来:“我告诉你,送礼那是太管用了,小人物送小礼,大人物送大礼,这是必须的。你这个情况,就是两个原则:一是要贵,二是要小。社会就是这样,想办事儿就不能舍不得花钱。就算你现在不想办事,能保证以后也不会找人家?”小陈觉得朋友言之有理,可是“贵”是个很有些意味的词,自己恐怕负担不起。看小陈有些犹豫,朋友举起了身边的例子:“我一朋友,就为开家果汁店,前前后后打点了好多人,就其中我经手的一个,买了一个LV的包,一万八!”还没等小陈咋舌,朋友接着说:“送的时候包里又塞满了现金……” |
上一篇:教育均衡这盘棋如何下
下一篇:“网络麻豆”大学生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