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很实际 一进校门“入团”忙 在很多“新生潜规则”中都指出,加入社团是混迹高校的重要途径,所以,不少新生一进校门,连班主任还没认清,就被各种社团协会“招兵买马”了。 北京某高校的一位环保社团负责人小董表示,现在的新生们很实际。进学生会也好,进社团也罢,新生都知道其中的利益。他举例,比如参加社团,即使不能当负责人,也要当下面部门的“正职”,并且要进入社团的“常委”圈子,这样才会有一定的权力,而有了这些权力才会有分享利益的机会。比如在外面拉赞助,除了实物外,要是有经费,经费怎么开销,都是核心圈子的几个人来决定。这些东西,其实还是比较浅的利益角逐,深层次的利益还有很多。比如说评学校或者省部级甚至国家级的优秀干部等,这样的角逐才是真正的争夺功名的较量。因为评上优秀,奖金倒在其次,重要的是不同级别的奖项意味着以后就业、保研等方面会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可以说,社团是个争名逐利的地方,甚至有“潜规则”称学生会就像黑社会,所以不少人宁肯耽误学习,也要在社团付出很多精力出风头。 小董表示:“我们有300多个会员,但是,真正能拧在一起开展活动的,也就是20多个。很多人就是为了在简历上写上一笔,表示自己在学校里曾经参加了多少社团,以便于‘敲门’时能用得上。” 高校“潜规则” 抹杀学生发展潜力 有教育专家指出,大学校园本来被称做“象牙塔”,应该是一片净土,可是却被这些“潜规则”搞得乌烟瘴气,社会上那些不良风气过早侵蚀了这片净土,甚至有家长主动帮孩子打点关系铺路,更加重了这种风气。 有评论称高校“潜规则”大行其道表现在大学生“情商提高”,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科大一位老师在博客中指出,如果把情商当做“会拉关系”、“熟稔潜规则”甚至等同于在“关系”和“潜规则”之间游刃有余的能力的话,显然是一种曲解乃至误读。事实上,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然是情商的重要内涵之一,但是,情商所要创建的人际关系,更多依靠的是“与人为善”的为人处世方略,而非“搞关系”或是“逢迎潜规则”。而当社会上的“关系学”甚至“厚黑学”都被当做所谓的“情商”教育灌输给大学新生时,本该为大学带来新生命和新活力的大学新生们,恐怕带来的反而是一股世俗社会中的“老气横秋”,而对于这些大学新生而言,原本的可塑性与发展潜力,恐怕也要因为对于“关系”和“潜规则”的过度关注,而遭遇极大的抑制甚至抹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