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健康是成长的基石。近年来,近视率、肥胖率等学生健康指标持续引发社会关注,这既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更牵动着民族未来的发展质量。青岛通过创新阳光体育课程、深化体教融合、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等举措,聚焦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这一核心命题,多维发力,青岛市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2024年我市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平均分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系列报道,立体呈现青岛市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的创新路径,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评价体系构建、运动习惯养成、健康生态营造等维度,真正实现从"重分数"向"重健康"的教育价值转向。
“羽毛球落地前,一切皆有可能!”在青岛一中学生鲍天煦心中,羽毛球是心中挚爱。一次次挥拍,一粒粒接发球,让他在运动中感受到羽毛球永不言弃的精神。作为羽毛球忠实爱好者,他在一中校园里自主举办起“羽镊杯”校园锦标赛,吸引了无数同学参与其中。
在青岛一中,像鲍天煦这样热爱羽毛球的同学有很多,用他的话来讲,那便是“学校打羽毛球氛围非常浓厚,校园里凡是平地随处可见挥拍击球的同学们。”在一定程度上,羽毛球可以视为青岛一中体育教育的缩影。
在青岛一中,体育不仅是课堂上的必修课,更是融入学生血液的文化基因。作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岛一中以羽毛球、篮球等特色项目为支点,通过创新校园吉尼斯、融合体质检测的运动会等多元化活动,构建起“健康第一”的育人生态。在这片校园里,体育不仅强健体魄,更成为塑造人格、激发潜能的重要载体。
从“小众爱好”到“校园名片”羽毛球备受追捧
青岛一中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史,堪称青岛市校园体育的典范。自2011年“羽毛球进校园”活动启动以来,学校建成4片室内塑胶场地,并将羽毛球纳入体育选修课程,彻底改变了学生“露天打球、受制天气”的困境。如今,该校羽毛球社团成员近百人,学校更被授予“国家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称号。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每个班几乎必备5—10把羽毛球拍。”在举办“羽镊杯”校园锦标赛的过程中,鲍天煦收到了很多同学们的鼓励与支持,“同学们都很开心,说很有正式比赛的感觉,能亲历比赛特别棒!”
2024年12月,学校举办“与冠军同行”活动,邀请巴黎奥运会男双亚军梁伟铿等明星球员走进校园,与学生互动比赛、分享职业经验。面对“逆风翻盘”的提问,运动员们强调“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成为激励学生的重要一课。这种“以赛促学”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竞技水平,更将拼搏精神融入日常教育。
开展校园“吉尼斯”号召全员参与体质革命
青岛一中深谙“普及与提高并重”的体育理念,通过把体质抽测与运动会结合,既可检验成果,也能推动阳光体育常态化。
学校创新推出“校园吉尼斯”挑战赛,涵盖跳绳、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项目,鼓励学生突破自我。这种趣味性与竞争性并存的模式,使体质提升从“任务”变为“兴趣”。2023-2024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达100%,优良率显著提升,动态健康档案的建立让个性化辅导成为可能。
此外,学校不断进行课程创新,推行“新型体育课模式”,每节课留出10分钟专项体能训练,结合大课间跑操、社团活动,形成“基础+专项+兴趣”的立体课程网络。
“很多学生会对‘跑步’等体能训练心生畏惧,比如800米、1000米等。为了让同学们从心理上战胜畏惧感,我们每节体育课都会进行体能项目测试,将体能项目融入到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能提升同学们的体能,同时也能消除畏惧。”据青岛一中体育教研组组长张震表示,无论是开设校园“吉尼斯”,还是日常的体能训练,都是为了在趣味性中让全体学生加入到“体质革命”中来。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体现体育教育的终极关怀
在青岛一中,体育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心灵的滋养。2024年,学校与心理健康机构合作,将心理辅导融入运动队管理,帮助学生应对竞赛压力。明星球员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与冠军的互动问答,传递出“心态决定成败”的深刻启示。
“体育的本质是育人。我们通过运动教会学生直面挫折、团队协作,这才是终身受益的财富。”校长严贤付说。如今,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化作成长的底气:学生遇事不慌、遇挫不馁的沉稳气质,互帮互助、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成为校园最生动的注脚。
青岛一中的体育实践,诠释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真谛。从羽毛球场的挥拍声到各种体育活动中的挥汗如雨,从体质抽测的数据跃升到心理健康的全员关注,学校用行动证明: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塑造人格、点亮未来的火炬。(青岛新闻网记者韩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