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青岛教育快讯 > 正文

聚焦第六届教博会,人工智能课程普及“青岛模式”备受青睐!

2023-11-24 20:12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从率先锚定推进教育信息化,到创新模式逐步普及人工智能课程,青岛始终站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打造1+4+100N人工智能推广模式,梳理人工智能课程普及模式,全面启用688所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持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培训,打造人工智能特色赛事,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贡献青岛的智慧与力量。

11月18日-21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称“教博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教博会以“汇聚共享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教育优质均衡、教育治理现代化、新课程改革、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数字化、教育质量评价”六大领域。现场,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成,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莫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泉水等近3000名来自国家部委、省市政府及机关单位、高校、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人工智能课程普及青岛模式作为教育成果在此次会议中展出。

究竟如何推进普及人工智能课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展台前,青岛市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全面展示了市域层面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青岛市创新打造的“1+4+100N”推广模式、课程普及模式、评估模型和师生发展等,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驻足交流和深入探讨。尤其是具体实施突出创新点,深厚好好评。在推广模式新方面,青岛创新打造1+4+100N人工智能推广模式;率先发布《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率先提出市域普及人工智能课程的目标;在实践的基础上,率先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

在课程模式方面,青岛梳理了四种人工智能课程普及模式,1-3年级基于兴趣的启蒙式教学、4-6年级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普及教学、7-9年级基于学科整合与社团课程的项目实践、高中个性化发展的探究式学习。在基础建设方面,为师生提供“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的软硬件支撑环境,率先完成农村中小学实验室普及工作,目前,688所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全面启用,计划2024年实现全部普及。在评估模型方面,青岛以有效提升、呈现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重构评估框架,优化评价要素,细化评价标准,形成评估报告,为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提供指导与建议。在师生发展方面,持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师线上线下培训、专家团队打造专业课程送入校园、高校专家进校园做专业指导等活动,促进教师技能提升,目前,累计培训全市人工智能教师3000余人次;同时,打造人工智能特色赛事,结合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创办青岛人工智能特色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用。

此外,以青岛市教育局为牵头单位,联合华为、商汤、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成立国际人工智能教育联盟,从政府统筹、产学结合、应用驱动、资源建设、教师培训、赋能教育等维度,输出丰富的研究成果。2020年,青岛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2021年,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及应用研究实践共同体项目通过结项验收,是教育部首个立项的人工智能教育重点课题;2022年,实现全市人工智能课程普及。2023年,结题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重点课题《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和《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测评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

据了解,伴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行动的实施,本成果主要解决如何在市域层面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知与应用能力,学习用人工智能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术思维,辩证地审视人工智能技术,进而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此次在全国展会上参展,人工智能课程普及青岛模式得到了教育同仁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也是对其的极大肯定和鼓舞。下一步,青岛市的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将继续巩固发展成果,全面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为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岛的智慧与力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