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日,出席山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带上会的提案就跟中小学生生存教育有关。他建议,从省级层面加强中小学生生存教育的顶层设计,在中小学系统开展生存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
构建中小学生生存教育技能标准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目标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刘鹏照看来,健康的身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保障,生存教育是最基础的兜底教育。“我们也都注意到,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有的学生长期居家学习,缺少情绪释放和心理调适手段,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冲突和学业压力,甚至出现自杀和伤害他人事件,这非常令人心痛。”刘鹏照说,这也折射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国内尚没有地区开展系统性的生存教育。中小学生存教育的忽视和体系的缺失,导致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存能力的欠缺。
“生存教育是一项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系统工程。”刘鹏照认为,就目前来看,中小学生应具备哪些生存技能、如何安排生存教育内容等缺乏具体要求和规范指导,单靠学校开展零星的生存教育,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没有形成家校合力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生存教育的实际效果较为有限。因此,应从省级层面加强中小学生存教育的顶层设计、系统安排。
他建议,构建中小学生生存教育技能标准体系。比如,青岛市已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游泳课,五、六年级开设户外生存技能训练,高中一、二年级开设心肺复苏技能训练等。通过梳理与生存技能相关的体育运动、自救互救、心理调适等关键技能,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能够掌握哪些与生存相关的技能以及适合开展的技能教育项目。
开发中小学生生存教育地方课程
有了小学生生存教育技能标准体系,就可以此为基础,开发中小学生存教育地方课程。刘鹏照建议,从理论知识、技能学习、身体素质、生活态度等维度,以自然灾害应对、公共安全事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网络信息事件应对、与他人的关系处理等内容为重点,结合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开发覆盖1至12年级的中小学生存教育地方课程。
刘鹏照介绍,其实在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青岛市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去年疫情暴发后,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个别极端事件,青岛市教育局听取相关专家、机构等各方面的建议,专门制定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其中就提到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中小学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安排;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可利用的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刘鹏照在今年带上省政协会的提案中,也详细阐述了生存教育的实施形式。他建议,在中小学开设生存教育课程,从地校课程的专门课时中,每周安排一定课时开展生存教育。同时,加强学科课程渗透,将生存教育渗透到思政、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其他学科教学中,引导教师挖掘本学科中与生存教育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教学渗透。中等职业学校还应结合学生专业课的设置,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知识的渗透。此外,加强体育课与生存教育课的整合,推广普及游泳等课程,实现二者良性互动。
成立生存教育学校开展实践活动
刘鹏照特别强调了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教学与演练、实训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普及生存教育,让中小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做到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因此,他建议加强活动渗透和实践渗透,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
刘鹏照透露,青岛市目前正在跟企业、应急办等展开合作,设立生存教育实训基地,进行应急演练等生存体验。下一步,计划成立生存教育学校,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依托社会机构开展户外生存、灾难逃生等安全应急体验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开展生存教育的局面。另外,也可以邀请社会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