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加强对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领导,以底线思维完善与优化职称评审的制度和程序,确保评审工作的公信力;以生态思维营造教师职称评审的阳光生态,维护了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
一、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通过发放“教师职称政策明白纸”、开通教师职称评审咨询服务电话等形式,加强职称申报政策、程序宣传,把职称政策向老师们讲清楚、说明白,让广大教师做职称政策的明白人,让政策知晓度百分百,程序透明度百分百。压实职称申报、推荐和评审各环节责任,严把材料审核关,扎紧制度的笼子,对违规违纪零容忍,营造不想造假、不敢造假的生态。
二、把好申报材料审核“四关”
实行“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审核责任清单制度”,压实基层申报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职称材料审核责任,严格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档案查阅核实关。申报人工作经历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情况,须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和教学工作档案等方式进行核实。二是把好学历学位证书查验关。学历和学位证书须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进行查验。无法通过网站查询的,通过查阅人事档案相关材料进行核实。三是把好论文著作审验关。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主流数据库核验论文有效性,无法在期刊网上检索的,通过出版单位核实。四是把好申报材料公开审查关。所有申报材料都要在单位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供教职工查验。
三、严格执行申报推荐程序
进一步加大教师职称推荐程序的透明度,确保推荐工作公平、公开、公正。要求学校的推荐竞聘方案必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指导基层学校严格执行职称推荐程序不打折扣,将公开专业技术岗位数量、任职条件、推荐办法、申报人述职、申报人评审材料和被推荐申报人员名单“六公开”制度落实、落细、落地。学校按规定成立推荐委员会,并按照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竞聘工作方案,对申报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推荐名单。学校根据推荐委员会的推荐意见,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员,经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推荐上报。
四、找准风险防控的“靶向”
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防控和化解风险。一是抓牢“薄弱点”。针对近几年查实的信访举报案件多发于乡村学校这一现象,要求各区市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指导与监督力度,提高乡村学校依法治校、透明推荐的水平。二是抓实“风险点”。通过对近几年信访举报的梳理,确定了“任教经历和课时量造假、推荐方案和程序不透明”等七个风险点,以问题为导向,找原因、寻对策。建立“职称材料审核清单”,通过精准施策,对风险点进行“靶向治疗”。
五、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探索社会人员参与监督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一线教师监督职称评审。建立基层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和评审会办事机构四级监督机制,公开群众反映问题的联系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耐心、细心、倾心解答群众的疑惑,情、理、法结合化解矛盾。对反映的问题逐一核查,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实行调查结果备案制度,对所有转办件反映的问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责成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调查核实后报市教育局备案。
六、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
对材料造假和审核把关不严问题,严格依纪依规依法处理。对材料造假者,取消被推荐人申报资格,已经通过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予以取消。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至撤销职务的党纪处分或警告至撤职的行政处分,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查实之日起五年内不准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对未按规定程序推荐、未公示,公示有异议未经落实报送申报材料的,对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严重警告以上的党纪处分或记大过以上的行政处分。近三年对8起查实的违规违纪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