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11月26日,李沧区第六学区各校的领导、老师共同相聚在青岛铜川路小学,举行李沧区教体局第三届教学节第六学区语文学科“共思集备同发展”展示活动。
本次集备展示活动由学校“齐鲁名师”培养对象王娜老师主持。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由青岛铜川路小学语文教师团队带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集备展示;第二环节由青岛铜川路小学徐阳老师执教集备所在单元的一节课例展示;第三个环节由学校特邀嘉宾滨州市滨城区原教研室主任宗守咏老师和区语文教研员史超老师进行活动点评。
01集备组集备展示
青岛铜川路小学语文学科本学期重点研究“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中的以文带文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三年级语文集备组围绕课堂建模对统编教材第六单元进行了集体备课,通过“单元解读——他山之石——抛砖引玉——集思广益——一锤定音——小试牛刀”六个环节进行,丰富了集备的形式,又让组内每位老师都行动起来,共思集备同发展。其中“他山之石”环节由组内教师根据要打磨的课例提前搜集名家上课的资料或网络优秀资源进行整合,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在“抛砖引玉”环节,由上课教师首先结合“他山之石”的经验、根据单元教材分析采用“课前七说”的形式进行说课。说课结束集备组成员集思广益提建议,由组长进行梳理后,确定最终的上课环节,由上课教师进行最后的课例呈现。这也是一套属于青岛铜川路小学特有的集备流程,广泛应用在所有学科集备活动中。
02课堂观摩
在集备展示环节后,由青岛铜川路小学徐阳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一课。这节课也是由集备组进行三轮打磨、集备后呈现的以文带文课。这节课,徐老师围绕学校研究的中高年级“以文带文”课“双线并行”教学模式,从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回顾已知,明确任务;重点研读,感悟方法;带文阅读,应用拓展;反思总结,课外延伸这五个环节为明线,穿插学校“五环五学”核心理念为暗线,聚焦阅读策略,研读品读相结合,完成本课教学。
03专家点评
两个展示活动结束后,由学校特邀嘉宾宗守咏老师进行课例点评。
宗老师首先点评了本次三年级集备组展示的《海滨小城》这节课例,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渗透、学生素养的提升表示了充分的肯定。针对课堂教学时间总不够用,教师不知如何取舍的这一大难题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先做加法,把想要讲的内容聚拢起来,然后围绕核心素养,聚焦一课一得再做减法,确定每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重点研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
在点评学校“以文带文”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方面,宗老师从以文带文的课型、教学流程、操作要点等方面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宗老师认为“以文带文的文章要关注到互文性,围绕语文要素找到带文点,解决为什么带的问题。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时处理好“扎小辫”与“梳大辫”的关系。即某个环节的小反思与教学最后的大反思之间的关系,都要聚焦教学重难点。
随后区语文学科教研员史超老师进行活动点评。
史超老师对本次青岛铜川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团队的集备和课例展示表达了高度的赞扬,这次的活动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在集备展示环节中对”双线组元”的教材解读和整个单元编排的界定做了详细的分析。在“他山之石”环节,聚焦了对优质课例的研究和思考,每个点都非常透彻。
史老师围绕语文教学,重点谈了三点感受。一是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关注语文要素在单元每篇课文中的落实。可以进行逆向设计,先关注统编教材每个单元中的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逆向去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要“为要素而要素”,使得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儿。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落实语文要素。史老师谈的第二点感受就是“从这次铜川徐阳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上我们看到一堂好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堂课,40分钟结束,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哪些进步。通过学生反思感悟我们都能感受的,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活动。”在谈第三点感受时,史老师也提到了“一课一得”。史老师和与会的老师们分享了薛法根老师的报告《有效地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从薛老师的讲座的内容,让我们知道这一堂课怎么得,如何得有了清晰的路径。
集体备课弥补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独立思维,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保证了教学资源最广大的效用。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园香。希望通过本次学区的分享活动,能带给更多的老师以启发,改进自己的教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打造生本高效课堂,最后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