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青岛教育快讯 > 正文

“入园难““入园贵”?新高考改革?半数高校转为应用型等,6问答详解

2020-11-18 08:04 来源: 山东教育发布
分享到:

11月17日上午10:00,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十三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龙成介绍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白皓:近年来,山东高等教育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山多峰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2019年4月,我省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作出了“着力推进一流建设”的部署安排。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多次对推进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批示指示,于2019年6月提出了7个方面的改革要求。今年4月,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刘家义书记明确提出了“全力建设‘双高’、冲刺‘双一流’”的指示要求,其中“双高”就是指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为此,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北京、上海、江苏等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征求全省高校、省直有关部门和省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推进“双高”建设思路:

一是抓高水平大学建设,带动高校全面提升。坚持扶优扶强扶特,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遴选部分优势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的高校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冲击国际国内一流。同时。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省高等教育加快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抓高水平学科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夯实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龙头作用,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八大发展战略”需求,集聚优势资源,重点建强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前瞻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打造一批紧密对接我省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群。

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结合我省“十三五”期间“一流学科”建设经验,研究制定了本轮“双高”建设方案,为未来几年我省高校实现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7月中旬,我厅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的通知》,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申报遴选工作。截至目前,已组织完成两轮评审,初步拟定了15所左右高水平大学、5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建议名单,报省委省政府审定后正式启动建设工作。

戴龙成: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个是评“职称”,一个是拿“绩效”,这也是我们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的抓手。推动这两项改革,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小步快跑”持续推进。

关于“职称”问题。一方面,我省提高高级职称设岗比例后,各地岗位使用比例偏低(高中21.1%、初中14.3%、小学5.3%),需要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各地岗位聘用管理有待加强,许多教师聘上高级职称之后“不上课、少上课”的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规范岗位管理和考核。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教师职称评聘难的问题。

一是提高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在中小学,2016年、2020年分别两次提高高级职称设岗比例,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分别达到35%、25%、15%、11%,其中增设正高级教师岗位1.4万个。高校按“生员比”核算岗位总量,增加正高级岗位9605个、副高级岗位6669个,高级岗位比例由37.92%提高至53.6%。

二是盘活岗位使用管理。中小学教师高一级岗位可借用到低一级岗位使用,中、初级岗位可贯通使用;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申报正高级、20年申报副高级、10年申报中级,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三是应放尽放职称评审权。2015年就将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中小学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今年又把中小学正高级、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和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权授权给了设区市,省级层面实现应放尽放、放无可放。下一步还要开展中小学职称自主评聘试点,完善高校职称评审制度,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

四是建立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制度。今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646人,其中基层正高级教师170人。副高级教师评聘2万人,其中基层副高级教师4453人。下一步,持续抓实这些政策的落地,让乡村教师在职称上有盼头、得实惠,激发职业发展动力。

五是加强岗位管理。进一步细化了各学段各学科岗位目标,完善聘任制度,加强岗位考核评价,目前正在委托第三方机构全面核查教师岗位管理情况和高级教师完成课时量的情况。下一步研究出台岗位管理、考核评价、聘任改革的务实举措。

关于“绩效”问题。目前教师“吃大锅饭”情况仍然存在。为此,我省提出几项改革举措。

一是深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推动各市建立中小学生均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取消了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要求,指导中小学完善内部绩效分配办法。让绩效分配有效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各市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300元至1000元之间。

二是今年刚出台了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明确要求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际分配总量要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占比达到70%。学校创收净收入的50%以上可用于教师绩效分配。给予教师或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不低于转化收益总额的70%,不高于95%,由成果完成人自主分配。

下一步,省级层面还将研究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意见和学校内部分配办法,推动建立课时工作量、工作实绩、岗位等级相衔接的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搞活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邓云锋:在刚才的发布词中,我简单谈到了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解决好群众的教育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政策引领。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后,省直有关部门配套制定了10余份文件,围绕实现普及普惠目标,建立起幼儿园建设、教师编制、生均经费等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解决“入公办园难”。我们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扩资源。实施城镇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仅2018年以来,全省新建改扩建9654所,新增幼儿学位130万个。二是抓整治。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将配套园优先举办为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园532个。三是提质量。实行“优质园+”办园模式,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扩大优质公办资源。例如,目前每1所省级示范园都牵手了至少3所普通幼儿园,进行辐射带动,共同发展。

三、解决“入民办园贵”。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建机制。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完善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普惠性民办园实行政府指导价,努力把学费降下来。二是定补助。省级制定出台了不低于710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缓解降费后的压力。三是强支持。实施普惠性幼儿园扶持计划,指导各市通过财政补贴、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把质量提升上去。特别是疫情期间,省直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扶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减免租金、减轻税费负担等八大措施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共度难关。

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1%,“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较大缓解。下一步,我们还将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转变,办好普惠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白皓:近年来,山东省教育厅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多措并举,积极引导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促进山东省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不断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工程和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省财政先后投入建设经费34亿元,立项建设了60个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和40个培育专业(群)、55个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切实增强高校服务“十强”产业的能力。

二是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实施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专业分类拨款定额改革,加强专业设置指导,通过停撤与新增等量置换等方式,引导高校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近五年来,新增专业603个,撤销专业48个,停招专业349个,限制招生专业262个。

三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2017年,组织全省高校集中修订了3130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完善人才知识结构,依据人才知识结构,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中,大幅提高实践教学学分要求,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学分比例逐步达到30%以上,人文社科类专业逐步达到20%以上,真正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

四是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启动深化产教融合优质企业资源库建设工作,首批入库企业211家,为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省教育厅分别与商汤科技、科大迅飞、浪潮集团、中科金通、慧科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动我省高校,对接高端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育人。目前,我省68所本科高校与4200余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共建学院、专业、课程、基地等方式开展合作办学,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是全面推进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今年10月11日,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省属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并同步印发《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以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内涵和典型特征为指标要素,引导本科高校彻底解决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服务区域发展为主线,突出为地方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产学研合作、参与地方事务、传承创新地方特色文化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政行企共建共享共治,形成命运共同体。

戴龙成: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企业,这中间需要政府当好“红娘”、牵好线,推动校企双方联姻,跳好合作育人“双人舞”。

一是构建校企合作协同推进格局。先后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今年9月,省直14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明确举办形式、收益分配方式、治理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等问题,在财政拨款、融资、税收、土地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形态,着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二是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支持政策。我省是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省份,济南、青岛是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励支持校企合作。比如,明确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将校企合作项目收费标准浮动幅度提高到30%,认定首批142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认定校企合作示范校和企业,组建191个各类职教集团等。省委、省政府还落实首批39亿元地方债,在16市建设共享实习实训基地等。

三是完善校企对话交流机制。分专业集群成立23个省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常态化、制度化对话活动。支持职业院校与华为、商汤、科大讯飞、腾讯、京东、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打造师资团队,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培养,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运营、技术体系,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入学即入职”,有力支撑了新旧动能转换。目前,全省中、高职院校平均合作企业数分别为14家、268家,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重点,一方面,进一步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明确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责任,鼓励支持大型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区(园),以此为平台,推动区域形成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邓云锋:我省是国家确定的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四个试点省份之一,自2016年3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7号)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科学选材、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安全稳定的原则,精心设计、科学谋划、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历经4年,随着2020年9月高考录取圆满结束,改革平稳落地,本科录取率首次超过50%。主要采取了六个方面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实施。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得到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李干杰多次做出指示批示,高考前夕到省教育考试指挥中心和考点检查指导高考工作。于杰、范华平、孙继业同志分别到考点、评卷现场和录取现场指导检查高考工作。省招委持续开展“净化考试环境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保障高考安全。我厅将高考改革作为重大改革攻坚行动,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挂图作战、按周调度、销号管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高校强化管理责任,保证改革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构建改革制度体系。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保障工作的通知》3个主要文件,我厅研制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录取实施方案等16个配套文件,构建了“3+16”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整体框架。

三是严密组织考试。完成高考标准化考点升级改造工程,组织全员全流程新高考模拟演练,在全国范围内首次组织了两次连续进行的外语听力考试;严格疫情防控,对53万考生进行两次健康筛查,设置1994个备用隔离考场和150余个定点医院特殊考场;狠抓试卷全流程安全保密,推行“两次安检”、人脸识别,建立监考协同机制。

四是严控命题和评卷质量。紧扣课程标准,合理规划命题难度,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总体难度合理;针对高考新变化,单独增加等级考试试评工作,科学制定等级分数转换方案,转换结果准确无误。

五是严守录取公平底线。研发新招生录取系统,严格计划管理,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对投档、录检等关键环节坚持多重审核,不让一位该录取的考生退档,不让一位该退档的考生录取,确保结果精准无误。

六是强化指导服务,提高考生满意度。强化政策解读,发布系列政策问答和动漫视频,建立咨询应答平台,组织考生集体收看改革培训特别节目,实现政策家长、考生全覆盖,家喻户晓,应知尽知;加强志愿指导,发布往年高校录取信息,安排两次志愿填报模拟演练,研发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服务等。政策解读宣传夏季高考普通类一志愿计划完成率达到99.99%,只有17个计划未完成进入征集志愿。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