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青岛教育快讯 > 正文

何莹娟:点评 | 后疫情 新教育:谁动了线下教育的奶酪

2020-10-29 14:55 作者:王淼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2020年的庚子年注定是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年的钟声里我们就迎来了武汉封城的消息和全国抗疫的战情!也许一开始我们并没有预料到这场疫情会蔓延如此之广,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如此之深,对未来世界的改变如此之大,“病毒要隔离,学习不中断”,“教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一场新冠疫情把教师由幕后推到台前,成为了十八线主播,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与审视,从教育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技术赋能教育改革,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问题,因为她已经不是我们想不想、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必须有、一定要的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变革。

早在2010年7月29日,中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革命性意味着信息化很可能要改变教育传统规律的一些东西,这样的表述引人深思。适应变革需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凸显出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引导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要求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2012)。新课标提升了教育工作者的人本意识以及对课堂的关注,引导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纵观全球教育,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也曾指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障条件。

课堂教学作为中国教育长期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学的主阵地,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由“互动”作为基本策略的过程,可是当下还是技术存在许多问题:

1、目的不明确,大部分是为展示、比赛而运用,这是目前技术融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目标对象不明确,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应用不多,技术只是为了辅助教师开展教学而不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学科教学来说严重缺乏系统和完全融合的支撑,对学科教学产生的作用受限制。

4、缺乏共享机制,效能低,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没有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制约着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应用与发展。

5. 缺乏跨学科融合的师资力量。

我所在的深圳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前沿地带,一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城市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基于腾讯、华为、华强北等技术创新的文化基因,我们学校本着“让每个生命都出彩”的办学理念,《“生动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正式立项为深圳市重点资助课题,并已成功结题。在理论研究和行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充实了“生动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具体来说,生动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关注“生”,即学生,就是要“以生为本”,强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关于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生命价值等三个维度的教育,从技能的习得、知识的丰盈,到找寻生命的快乐和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育的方式上,强调“动”,教师灵动、学生主动、多元互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心动情,达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让教育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些理念和行动探索都离不开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变革,我们在开展了基于生动教育的三个教育改革探索:

一是开展《“互联网+游戏化智慧学习的策略研究”》

旨在借校园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促进学校德育、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丰富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是开展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习作研究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改革打开了广阔的天地,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问世,手机和网络的强强联合,把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挥到极致,并衍生出许多闻所未闻的新媒体与新功能,人类从此进入全媒体网络时代。

全媒体时代里,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全媒体时代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并高度融合,为教学手段的拓展,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改革的实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文教学绝不仅仅是课堂的40分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正如“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可以延伸理解为“一切生活尝试皆为作文”,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敢于尝试,全媒体网络都可以为你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

三是开展“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持课堂教学,实现“主动——自动——生动”的育人途径。

第一:技术+,让课堂情境更生动,动心——动情

打虎英雄课例:视频、音乐渲染;闯关设计,利用飞递技术,支持小组作品呈现等

第二:技术+,让学生学习更主动,动脑——动口——动手

1.识字写字(聚光灯、幕布等工具)(看拼音写词语)(选择题练习)

2.批注阅读(电子白板);朗读教学(平板外接)(课外:小管家);写作练笔(小组交换,对比阅读)

 第三:技术+,让教学评价更灵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实时直播,看见状态;及时展示,发现进步;多元评价,激励成长;主体多元,方法多元。

有史以来,没有哪项发明创造能与电脑和网络相提并论,它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社会,深度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衣食住行和教育休闲等,都深深地打上了它的烙印。

从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从线下到线上,现代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创新发展,都会带来一次人类生活方式尤其是社交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不仅可以做线上线下的探索,还可以开展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育探索。例如:

1.巧借快递捷径,做到“读遍天下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可以很快拥有自己心仪的图书,图书馆、新华书店、阅览室仍然是中小学生必去的学习场所,在网络时代尤其应该鼓励学生养成爱书藏书读书的良好习惯。

2.正视电子读物,善用“时尚洪流”,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阅读方式和学习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把纸质图书看作传播知识的惟一载体,电子阅读无限地扩充了人们的阅读渠道,让终身学习和随时学习成为最现实的可能。

3.掌握搜索引擎,打开海量信息的闸门,

 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我们要怎么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呢?搜索引擎就像一只神奇的手,从杂乱的信息中抽出一条清晰的检索路径。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是学生必备的网络技能。当你拥有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知识源泉。

4.反转“网络课堂”,创新教学“嘉年华”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网络课堂更具主动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创造性,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1)在线备课。(2)在线指导。(3)在线讨论。(4)在线搜索。(5)在线再现。(6)在线评点。(7)在线分享与评价。

我们不知道未来人类获取信息的工具还会如何飞速发展,也不知道技术革命还会以何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永无止境,它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甚至思维方式,而我们对此既无法拒绝,也无法回避,惟一的办法只有接受它,引导它,进而驾驭它,使之为我所用。

①在学习情境、资源、活动中更具感染力

让教学过程成为以某一学习主题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相关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更重要的是将已经脱离社会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真实的场景再现中。 

②在知识的构建和整合中更具有引导性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事实上,在学科与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③在实用和可操作上更具有实践性

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学习者才是移动学习的主体,技术是支撑,以知识点为核心,课程资源中可以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资源形式。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更多现场精彩内容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