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家风,让人受益,催人奋进;好的家教故事、好的教子方法、好的言传身教,让人学习,给人启迪。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美好家庭,讲好家教故事,展现家长智慧,助力家校共育,青岛市教育局特别推出“家教好故事”系列专题,每周不定期选出若干篇家教好故事优秀文章,供大家学习分享。
共阅读,共成长
青岛李沧路小学学生家长崔志钢
“家长”是一个庄重的头衔,但却没有入门“标准”,一直摸索着前进,结果教训很多,但孩子教育不能再等靠,需要家长智慧的付出。在孩子发展中,我最深的体会是陪孩子阅读,让孩子养成读写的习惯。
记得孩子二年级时,有一次我主动拿起一本《三毛流浪记》,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孩子凑过来说:“爸爸,你在看什么书呀?好看吗?”
我跟她说:“缘缘,你看这个小哥哥,名叫三毛,他到处流浪,遭人白眼,发生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呢!”
孩子又问:“那他为什么叫三毛呢?”
我说:“孩子,这是夸张的手法,漫画的一种形式,你长大了,就会慢慢懂得。那时候,三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
孩子又问:“爸爸,什么叫发人深省呢?”
我说:“在旧上海,三毛无亲无故,卖报纸、捡垃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是即使如此,也吃不上饭。被人收养后,过上好日子,最终依然回到流浪的结果。这样的故事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思考就是‘发人深省’的意思。”
“奥,这本书真有意思啊!”此时,女儿的好奇心已经被这本书的内容所激发,于是我们一起捧起这本书,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
在孩子读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又给她播放了《三毛流浪记》动画片,让她对故事有更深刻的印象。
看完动画片后,我给孩子说:“缘缘,三毛故事结束了,咱们一起画一画吧!”
孩子问:“怎么画啊,爸爸?”
我说:“这样,你和妈妈先一起做一个手抄报吧!把自己想说的,用文字和图画简单写下来。”
母女俩便从故事情节入手,描绘小说中印象深刻的内容。
然后,我又跟孩子说:“咱们一起写一写读后感吧!”
孩子问:“什么叫读后感啊?”
“读后感啊,就是你读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但是孩子好像还不太明白。于是,我又给她补充三毛故事发生时社会历史背景,一起回忆三毛走过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一起笑,一起悲,一起探究造成三毛“不幸”的社会历史根源。
但是,孩子年龄小,还是不太懂。我就说:“你口述,爸爸帮你打字和修改,好不好?”
“好!”我们一拍即合,孩子也欢呼雀跃起来。
于是,一篇大人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带有成人化感悟的读后感,终于呈现出来——《与三毛相遇》。
后来,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与日俱增,博闻强记,厚积薄发,阅读的时间久了,孩子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写起文章来也水到渠成。现在的她立志要出版小说《艾米奇遇记》《可爱女孩卷香香》,我们深感欣慰。
孩子成长,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我们一起学会做智慧家长,学中做,做中悟,携手将孩子培养成“人”。
读后感《与三毛相遇》节选
这段阅读旅途中,常常交织着泪与笑。这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孩,永远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偌大的世界里,竟没有他的立锥之地,令人心酸不已。这个小人物,在那个大时代里,总是那么地不合时宜,那么地狼狈不堪。他的人生就如一面镜子,照射出人世间最真实的世相。三毛与三毛们,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那一代人,总让人不断审视,不断警醒,不断回眸。
时间早已跨入新世纪,物质生活条件已变得相当优渥,读“三毛”的苦难故事,还有必要吗?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属于10后,温室里享乐已久的花朵,在茂盛的枝叶下,已远离“三毛”时代的匮乏与辛酸,肯德基、BALABALA、芭比娃娃、奥特曼、《嘟嘟熊》等无边际的物质诱惑于我们而言,早已缺乏吸引力,甚至弃之如敝屣。而且,日子安逸久了,一切的一切,永远的永远,都那么顺风顺水,现世安稳,甜到发腻。
然而,10后的内在世界却显得残缺而苍白,自私而敏感,稍有满足不了的愿望,就会理直气壮地乱发脾气,跳脚抱怨。我们的精神天空里,永远充满着日本的棒棒糖和德国的巧克力,一片的美好与光明,而阴暗与悲伤,于我们而言遥不可及。
不敢想象,明天会怎样?如若遇到挫折与痛苦,我们的脊梁还会挺直吗?会直面不期而遇的风雨吗?失去对生命的敬畏感,对未来的一切毫不珍惜,缺少感恩心,将会踏上难以预测的荆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