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青岛教育快讯 > 正文

平度九中高三学子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并获全国一等奖

2020-06-04 14:46 来源:平度九中
分享到:

为了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通讯》杂志社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开展了十九届高中生数学论文写作竞赛,2019年(第十九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得到了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来稿踊跃,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平度九中学生黄晓玉,郭馨怡,徐卓熙等同学获全国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一等奖,其中黄晓玉同学的论文“由一道高考题引发的几点思考”被《数学通讯》杂志选中,成功发表在2020年第2期上半月刊,马永田、姜京硕、李珂、郑吉坤、李学佼、孙安睿、尚文洁、王成浩等同学获全国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二等奖。

《数学通讯》是全国知名的中学数学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数学学会、武汉数学学会主办(由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高中数学期刊,全国共有4家)。《数学通讯》连续两次被评定为全国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很多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被其他作者所引用。作为高中生,能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实属不易,下面让我们走进发表论文的黄晓玉和其他获奖的同学,看看ta们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黄晓玉

高考题历来都是经过命题组深思熟虑才形成的,而研究高考题则对高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次与高考题的邂逅,让我有了很多思考,因此想要写一篇论文也就是后来获得国家一等奖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的“由一道高考题而引发的思考”。对于数列求和问题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如何从全新的视角认识数列求和,提升自己的理解呢?高二暑假的晚上我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又经过反复修改后得意地发给了姜老师。然而,得到的竟是姜老师满满当当一整屏幕的红色批注,当时对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但我并没有气馁,而是重鼓士气,不断修改。最后回过头来一想,又是姜老师不厌其烦的帮助:公式编辑器应用不熟练,姜老师就手把手的和我一起输;资料与题目查询不到,姜老师就教我从他多年积累的学习网站上搜查;步骤与思路不清晰,姜老师就花费力气将往年的高考题步骤样例拿出来给我一步步地分析原理,告诉我“为什么还要加上这一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次的反复修改,原本的草稿早已面目全非,而脸上却是收获果实后的喜悦。这篇数学论文对我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篇论文的分量,更是一次知识与态度的洗礼。它让我对高考题抱有了更大的敬意,做事刨根问底,做人严谨认真。感谢姜尚鹏老师与这篇论文带给我的成长!

郭馨怡

人总是要不断地追求卓越,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人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在第一次数学论文竞赛获得二等奖的沾沾自喜中,姜老师告诉我要再接再厉。于是在第二次数学论文竞赛开始时,我毫不犹豫地再次参加。

经过数天的查阅资料和一次又一次的完善,终于完成了初稿。本以为写的很认真不会有太多问题,但经过小姜老师的批阅后又发现了许多不足。

我研究的是圆锥曲线中有关定值的问题,公式很多,数学符号和图像也很复杂,论文中有许多没有用公式编辑器的式子都被小姜老师的火眼金睛一一发现。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又将论文的结构重新编排,并且对例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感觉受益匪浅。前前后后修改了三四次,我的论文才逐渐完善。

小姜老师的要求很严格,我的错误也很多,但他不厌其烦的帮我改正。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姜老师的指导下,终于获得了一等奖。在这个一等奖的背后,不仅是我自己的努力,更凝聚着小姜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对我们殷切的希望。小姜老师教给我们不仅是知识,更是对任何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徐卓熙

当初想出论文的方向时,我着实有些无从下手。从网上搜集不到相关资料并且没有确切的研究方法,更是让我难以下笔,但当我和姜老师交流这个想法是否可行时,他肯定了我的想法并认为这个主题很新颖。

为了解决资料少的难处,姜老师建议我向课本寻根源,并和我一起采用了类比的方法进行研究。因为我缺少写论文的经验,姜老师经常在课后教我如何设置例题、论证结论等写作方法。在初稿成形后,他又用课下时间来帮助我修改并提出一些建议,在一些表意不清或者让人感到疑惑的地方询问我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进行批注。

仅有千字的文章,姜老师却用了一周来修改,上面的批注密密麻麻。因为是数学论文,其中包含的一些数学公式要用专门的编辑器。为了让我快速掌握使用技巧,姜老师又亲自演示了如何使用,并在我不懂的时候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解释。经过我和姜老师的多次修改、反复讨论研究后,论文最终成型,一路披荆斩棘,获得了一等奖。

姜老师的帮助不仅让我的论文在比赛中获得了评委的青睐,还让我学会了许多课外的知识,并且深刻体会到了一些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姜老师对我的教诲让我学会了用严谨、端正的态度对待一件事,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不能放弃。正是姜老师的帮助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谢谢姜老师!

学生获奖的背后离不开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下面让我们走进开发校本课程《高中生数学写作》的编委之田学敏,付磊磊老师,听听她们是怎样历经艰难完成编写,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写作能力,并让该课程成为青岛市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精品校(园)本课程评选活动中平度高中唯一获奖校本课程的。(全部编委:姜尚鹏,迟丽杰,田学敏,张瑞良,尚亚云,付磊磊)

田学敏

得知《高中生数学写作》一书被评为青岛市校园精品课程,想到我们数学写作团队的老师日夜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幸福。

说起数学写作,我在读研的时候,听说过它,当时班里有同学的毕业论文写过这个课题,但是我没对数学写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当时的我只知道它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回顾,对问题进行解释、反省,加深认识,提供自我质疑和自我反思的机会。

踏上工作岗位以来,我就想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写作,可是却因能力有限,始终无法将想法付诸实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019年2月,我有幸得到了我校数学大咖姜尚鹏老师的邀请,参与《高中生数学写作》一书的编写工作。我感到特别的荣幸和开心。现在回想当时编写的过程,可谓是:一路编辑,一路收获。

在这本书中,我主要负责数学写作的分类这一章节,数学写作有很多种类型,为了清晰地表达出每一种类型的写作方法。我都会举几个例子来进行解读,并且每一篇优秀范例都需要用数学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严谨,有时候一道题几乎一页,看到那么多的数字、符号需要编辑,内心也会感到烦躁。可是,一想到学生可以清晰地看明白数学写作的过程和方法,心中又充满了能量。就这样,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负责的任务提前完成。我很高兴地把完成的任务交给姜老师,可是姜老师给我的回复是跑题,使我编写好的几十页遭到主编的全盘否定,一周多的努力全部白费了。

为了不拖团队成员的后腿,不落下进度,我又打起精神,开始搜集资料,重新开始整合,好不容易完成任务,交给姜老师后,严谨的姜老师发现我的内容里出现的公式不是用公式编辑器敲出来的,让我重新改,我当时有点崩溃,因为事实上所有的公式我都是一个一个敲出来的,后来才了解到,当时电脑里的公式编辑器中病毒了,导致公式都变成了图片的形式,无奈的我只好又重新开始一个一个地敲公式,记得当时因为白天上班,下班回家还要照顾八个多月大的孩子,所以这些编辑的工作都是在晚上熬夜做的,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姜老师规定的日期提前交稿。虽然在编写的过程中一波三折,但我还是很有成就感,内心非常高兴。

整个编辑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通过参与编辑,我更加明白了数学写作的过程和方法。这也为我今后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写作储备了经验。同时,也磨炼了我的耐心,增强了我的意志力。最后,我想再次感谢姜尚鹏老师,感谢他给我提供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也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今后,我会继续努力,积极钻研数学教学,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待。

付磊磊

作为平度九中数学组的年轻力量,我非常幸运的参与了姜老师的《高中生数学写作》的编写工作,这让我感到压力的同时又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使得我接到分工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能认输”,要带着最大的热情与最为严谨的态度更快更好、保质保量的完成这让我倍感荣幸的任务。

起初困难重重,常常会没有头绪,经常熬夜加班到凌晨,深知自己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随后通过与其他多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沟通、交流,自己上网查资料,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材料后大体上有了自己的概论,于是将自己的初稿发给姜老师。不想已是深夜,没想到姜老师很快就发给我他的初审意见。

在随后几天与姜老师的沟通中,姜老师耐心的指导了我初稿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姜老师和团队伙伴们的一起努力,初稿经过再三修改、补充、完善,一遍遍的打磨,呈现出了最终版本,这也能让我的稿子能够通过终审。

期间姜老师和团队伙伴们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角度使我获益匪浅,受益良多。感谢姜老师和团队成员们对我的悉心指导与帮助,这对于参与校本课程编写的我来说是个莫大的鼓舞,也是对我们年轻力量的无私栽培与肯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自己以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编后语

从姜老师自己发表国家级论文,到指导学生发表国家级论文(全国一共4家高中数学国家级刊物);从他获全国教学一等奖到指导学生获全国高中生论文写作竞赛一等奖;从他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到带领团队开发出校本课程《高中生数学写作》并获奖,姜老师将自身的价值有效的转化到了学生身上。因为他所践行的是“学生被送进学校,更重要的是要变得聪明。”所以他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再将自己的所学转化到学生身上,真正体现了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问:你不累吗?你没有职业倦怠吗?他说: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让自己加入到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因为他把教学当成了研究,所以他不仅不累,反而很快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愿姜老师带着他的教育情怀成就更多的学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