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正文

新中国前期(1949-1966)

来源:青岛三中 作者: 2015-09-02 13:11:37 字号:A- A+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日,青岛解放。

    早在一九四九年二月,中共青岛党委在莱阳成立了“青岛准备接管委员会”,对外公开名称为“青岛教育委员会”。下设教育组,准备接管青岛的公立中学。三月,时任青岛教育委员文教部部长的王常青从烟台调来陈逖,宋帆(陈逖之妻),刘蓝凯三人,由其组成接管小组,接收国民政府管辖的青岛市市立沧口中学。

    六月三日,陈逖、宋帆、刘蓝凯接管青岛市市立沧口中学。

    六月四日上午,利用第一节课的时间,陈逖召开全体教职员工会议,宣布即日起复课。学校工作由陈逖全面负责,张子石(康生之子)负责教务及教师工作,刘蓝凯负责总务及职员工作,宋帆负责文书档案及女教师的时间,第二节开始正式上课。

    此时学校的课程设置为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博物、图画、音乐,废除了民国时期的童子军、公民、党义、军训课。

    一九四九年秋,政府对公立中学进行统一调整。原市立中学改为青岛一中,市立女中改为青岛二中,市立沧口中学改为青岛三中,李村师范改为青岛师范,解散所有流亡中学,合并为青岛四中。陈逖被任命为青岛三中校长,张子石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董璞如任总务主任。同年学校建立党支部,陈逖任书记,另有支委二人。

    九月一日,全校师生在礼堂集合,庆祝青岛市第三中学正式成立,举行首届开学典礼。

    这时学校有10个初中班,525名学生,当年毕业生194名。

    学生情况:

    

    教职员工共36人,其中教员20人(男17人,女3人),职员16人(男13人,女3人)。教职员中,大学学历15人,专科学历6人,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5人,后师学历6人,前师学历3人。

    一九五0年,学校定名“山东省青岛第三中学”。次年秋季,学校招收两个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同年,流亡中学鲁东联立中学第五分校诸城中学(校址位于橡胶二厂宿舍区)停办,该校初二的3个班及多数教师并入青岛三中。

    学制实行全日制完全中学“三·三”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直至一九六六年文革。

    一九五0年课程设置为政治常识、国文、代数、几何、自然、化学、物理、历史、植物、卫生、地理、英文、体育、音乐、美术。

    一九五三年,据《部颁普通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初中课程设有语文、数学(初一算数、初二初三代数、几何)、物理(初二初三)、化学(初三)、卫生常识(初一)、历史(初一初二上学期古代史,初二下学期初三中国古代史)、地理(初一自然地理,初二世界地理,初三中国地理)、政治、外语、音乐、体育、图画。

    一九五六年,高中各年级按班分别开设英语或俄语,初中全开英语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对意识形态领域(包括教育)陆续做了一些批示,为适应当时政治要求,语文课适当精简了文言文教学内容,增加了毛泽东的诗词文章和报章杂志上反映现实斗争的时文。其余课程仍为政治、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农业知识、音乐、体育、图画。

    成为完全高中后,学校规模扩大,旧有校舍、操场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五十年代中期,在今永平路57号的位置筹建新校,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建成迁入。新校校门在校园正北,面向兴国路。教学楼位于操场北侧,底层是图书馆和部分办公室。操场东侧有一栋二层楼,初为教工和学生宿舍,后为办公楼。

    迁校之初,学校无正规操场,教学楼以南是一片坡地。至六十年代修建田径场地,跑道周长300米。操场西端有一株建校前即有的皂角树,今已亭亭如盖,成为学校的标志。

    迁校时,有26个教学班,高中班8个,初中班18个。翌年,班级扩大至30个,初中18个,高中12个。招生面向省内东部各县市。

    一九六三年生源又增,原有教室不足用,乃于操场南侧再建一栋二层6个教室的教学楼,是为“南小楼”。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张功飞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