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教育频道> 图说校园 > 正文

新华视点 改善教育方式让孩子做快乐儿童

来源:新华网 2009-11-18 16:29:46

    让孩子成长的天空更纯净

    中国新一代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营造怎样的社会环境?记者采访了解到,健康的文化传播包括媒体报道,是构建儿童成长的重要的绿色标志。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说:“从社会环境来说,总体上是好的,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各种不健康甚至是有害的‘潜流’。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更要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我们就是要多宣传像钱学森这样人品学识俱佳的科学家,像孟昆玉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最帅交警’,像金晶这样身残志坚的‘最美火炬手’这样的人物。”

    上海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指出,从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整治黑网吧、净化荧屏、清理非法读物等,都是保护青少年的必需。“我们有责任创造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去占领阵地。”

    然而,社会上仍有一些消极现象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譬如,有的媒体过度聚焦“哈佛女孩”这样的明星;有的电视频道充斥着一夜成名的“选秀”节目;还有一些脱离实际生活、炫耀富贵的“青春偶像剧”等。“它们让少数青少年养成爱慕虚荣、崇尚奢侈消费的风气,不值得提倡。”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未成年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甚者将打人视频上传到网络上炫耀,不久前在上海引起轩然大波的“熊姐”打人事件就是例证。

    “小小年纪就毫无爱心、崇尚暴力、争风吃醋,说明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皆有缺失。”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说。对学校而言,学生在校园以外的行为难以掌控,但平时加强教育、见微知著是可以做到的;对家长而言,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灵,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更不能出了事情还包庇纵容;对社会而言,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我有时候会看到一些中小学生搂搂抱抱,动辄互称‘我老公’‘你老婆’,这难道是社会教给他们的‘爱’吗?毫无疑问,他们是受到网络、影视、书报等大众传媒的影响。青少年对两性和情爱感到好奇、冲动,这是很自然的事,关键是社会如何引导,对此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忽视。” (参与采写记者傅刚、张晓晶、吴晶、赖少芬、杨金志、仇逸)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文科学生的“第二课堂”
下一篇:小渔村里的读书娃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