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食言! 8月16日晚10时,莫言公众号准时发布了《莫言回复网友提问》《莫言:我为什么想跟年轻人聊聊天》以及《莫言回复网友提问(完整版)》三篇推文。文章迅速在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打破次元壁的“神回复”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不得不令人喟叹这样一位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纯文学作家竟然有着如此可爱又蠢萌的性情,正如不少网友的惊喜留言:“莫言老师你原来这么有趣!”“莫老师是不是学过相声啊”,更有人感慨“能舞文弄墨的人果然也是能口吐莲花,妙语横生啊”。不得不说,莫言这波操作,yyds! (网络用语,意为“永远的神”)
融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
在最新一期的推文中,莫言特地挑选了一些有趣,或者“难住了”他的留言,录制了超萌超认真的音频,公开进行回复,至于其他更多留言,他也以文字的形式一一给予了回答。烫头、瑞斯拜、次元壁……莫言老师这“平平无奇”的接梗能力也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微信公众号发布后,不足一小时,头条阅读量就突破10万+。
“谢谢你的电磁波,把我电得很兴奋”“你的次元壁把我一下子打蒙了”“你烫头我烫脚,看看谁的身体好”……看看这些冲浪金句,你能相信这是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之口吗?但是结合他在此前公号上的推文《莫言:我为什么想跟年轻人聊聊天》中所言,融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也是莫言“我想和年轻人聊聊”的用意所在。推文中,莫言表示,想向年轻人学习。学他们的语言,学他们的思想,学他们的习惯,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跟年轻人的交往,会使自己变得年轻,会使自己接地气。会使自己与当下这个社会的最有朝气、最有力量、最有希望的一群人,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从而使自己不被这个时代,过早地淘汰。从而也使我的文学创作,能够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不惧怕变化,跟时代同步,学习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改变旧观念。”
“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社会保持活力、能够进步的最根本的原因。我确实已经66岁了。当然在现在,66岁,起码我自己感觉到不老。”莫言称,尤其是跟年轻人,建立了这样一种密切的联系之后,心理感觉会更加年轻。
拥抱新媒体保持时代同频
其实,莫言进军新媒体,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去年9月,他就曾开通了自己的抖音账号。尽管这和配合推广新作有莫大的关系,但抖音上的莫言依然收获了超过56万粉丝,已经发布的15条视频内容的获赞数更是超过了90万。本次又进军微信公众号,细究下来也可发现,莫言的微信公众号账号主体其实是一家名叫上海真魁创意策划中心的公司。通过公开的工商信息查询网站可以看到,该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创意、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市场营销策划,企业营销策划等。具体到莫言这个微信公众号的注册时间为今年6月29日,9天后完成了“莫言”的认证。
这也意味着,莫言这个公号的内容制作、发布很大概率都是由这家公司完成。至于粉丝、书迷更为关心的公众号内容本身的创作莫言会亲自参与多少,后续的商业部分又将占到多大的比重,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公众号日后的发布情况。
时代飞速进展,擅长用文字传情达意的作家群体也在不断打破着媒介的壁垒,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着与读者的互动。比如童话大王郑渊洁,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网红”,在莫言之前,他便凭借着熟练的社交媒体语言,屡次出圈。他爱与孙女打手机游戏,热衷于出现在所发短视频、微博的评论区,输出精彩评论,诙谐幽默又具时代性,被称为青年人的人生导师。对于年轻人感觉迷茫的情感问题,郑渊洁经常有着一针见血的通透:有人对他诉苦,说不想结婚,他回答了一个有力的句子——“这是民法典赋予你的权利”。有快满30岁的读者,留言称希望早日脱单,尽快生孩子买他的童书,郑渊洁却郑重其事地回答:“可我是有底线的人,宁可世上没有孩子童书再无市场,也不能祝没有缘分的人脱单生孩子就为了我的童书有人买。”最后还留下金句:“与其同床异梦生不如死,不如孤独求败傲视群芳。”
80岁的作家、美食家蔡澜的微博,也会充当类似角色。每年新年前夕,他会开放微博评论,让有需要的人提问。回复常只有简短的几个字,但充满哲思。比如,有网友想不通:“生活好苦,人为什么要活着受累?”蔡澜答:“等糖吃呀。”有人问他如何度过孤独,他只回复两个字——“读书”。
正如评论所言,莫言、郑渊洁、蔡澜的大受欢迎恰恰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心态:他们处在迷茫和寻找自我的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倾听前辈的思想和指导。
单口相声
开公号,莫言新的说话方式
2020年9月,莫言入驻抖音号推广新书《晚熟的人》,快速收获一波关注,也引发一些争议。质疑的声音无外乎说文学艺术和赚钱逐利不该搅到一起。而今年8月9日,莫言在微信上开公众号,社交平台上都是支持的声音,倒还没看见特别质疑的声音。
说回抖音那次,其实客观地说,卖书只是事情的一面,书商、出版社要推广赚钱,传统形式是飞各地书店、与读者见面、签售,网络时代抖音不失为一种更较好的营销模式,让莫言本人出镜来讲两句,自然有流量。无非上来第一个视频就是卖书,之前没做什么铺垫,让一些人觉得突兀罢了,其实推广书这件事本身有什么不妥呢?为什么郎朗代言各种广告、频频上综艺,就不会被诟病影响艺术家的形象?道理明明都差不多。
另一面,这种接地气的形式其实大家会喜欢,容易接受。首条视频发布后仅1小时便收获3万多次点赞,6小时吸粉10万就是证明。由此可见,艺术家也好作家也好,去做做普及推广的事,多方受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此次莫言开公众号,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为了向年轻人学习。相信这句话是真诚的,但更多的也像是一场双向奔赴,年轻人之所以关注这个公众号,也是为了向莫言学习。就像网友留言所说的——“拉近与真正作家的距离反正是挺开心的,可以和文学大佬相对直接地接触,省去了中间不少程序。”“在无聊的时候,除了看各种软文和资讯外,也能一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文笔和情趣,可喜。”
2012年获得诺奖,距今已经9年,莫言只在去年姗姗来迟地拿出来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期间他也发表过一些戏剧、诗歌、短篇小说,但毕竟长篇小说才被中国读者看做重要作品,这不免令人联想到“沉寂”一词。仿佛写作了四十多年、诺奖光环加身之后,莫言就遭遇了写作“瓶颈”,写不出东西了。莫言面对一些诺奖后谩骂他的声音曾硬气地怼道:“对一个作家来讲,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然而,这九年的创作状态,难免令人疑虑,莫言是无话可说了吗?又或者如苏童形容的那样,“头顶桂冠,身披枷锁”。
莫言公众号文章介绍说,以后每周都会发布两篇图文,一条文章,一条音频;“莫言”在评论区与网友频繁互动……种种迹象表明,莫言要结束沉寂了,他有话要说,虽然还不知道他要说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莫言,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希望这个slogan是真的。希望再被问到“什么时候推出下一部长篇小说”这个问题时,莫言给出的回答不再是惯用的“正在准备、还在准备”,而是有了确切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