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家风,让人受益,催人奋进;好的家教故事、好的教子方法、好的言传身教,让人学习,给人启迪。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美好家庭,讲好家教故事,展现家长智慧,助力家校共育,青岛市教育局特别推出“家教好故事”系列专题,每周不定期选出若干篇家教好故事优秀文章,供大家学习分享。
行之苟有恒 久久自芬芳
青岛六十五中初二学生家长王妍
书房橘黄色的灯光下,女儿正在忙着写本周的居家学习周报,她要总结同学们网课期间的学习情况,看到她下笔千言的架势,我轻轻关上房门,坐回客厅,摊开一本书,等待她完成工作后一起阅读。
女儿今年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而每天一起阅读、讨论这件小事,我们已经坚持了13年。
从最初的绘本、《笠翁对韵》到后来的学庸论语、诗经楚辞,从金波、杨红樱到易中天、叶嘉莹,通过坚持阅读和讨论,孩子收获了大量的知识,我也重温了不少的经典。我们还多次获得区、市级别的书香家庭和十佳读书明星等荣誉。
爱上阅读,是我家开启童蒙养正的第一步。这也是我们面临困难、挫折时找到智慧的法宝。
女儿打小就活泼开朗、与人为善,还在幼儿园时期,在遇到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总能用《弟子规》里的话,劝诫自己和同学。就这样,小朋友之间的冲突马上就烟消云散。她处理小矛盾的故事也被我记下来,并发表在《学前教育》杂志上,这让她在感受到阅读可以带来智慧的同时,也开始对写作产生最初的兴趣。
坚持写作,是女儿快乐成长的第二步。从幼儿园大班时开始,女儿开始用画画和语音记录的方式记日记,坚持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近3000篇日记。
长期的阅读和写日记,形成了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敢于开拓的习惯。从三年级开始 ,在老师的鼓励下,女儿开始参加征文比赛并将优秀作品向报社投稿。至今,已经多次获得区市级征文活动一等奖,11篇文章刊登在《齐鲁晚报》《青岛晚报》《少年文艺》等报纸、杂志上。每每学校让她谈起写作的收获和成绩,她总说自己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做,她只是一个小读书人,认真、谦逊的样子让我们这些成年人自愧不如。
2016年“青岛市和润家风美文诵读大赛”上,我们把发生在我家的真实故事,结合肖复兴先生的《花边饺子里的爱》一文,创作了一幕原创剧,并获得了二等奖。在这个过程中,女儿重新感受到了姥姥这一辈人的苦辣酸甜。在演出现场,女儿声情并茂的表演和眼角激动的泪花让我感受到了“孝”的力量。在演出结束后 ,我和女儿写下了同题作文《烙面糊的滋味》献给我的母亲,女儿的这篇习作还有幸刊登在2016年12月1日的《齐鲁晚报》上。
2018年、2019年暑假女儿两次跟随我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到四川绵阳解放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她撰写的文章《诵和润家风 讲美德故事》《携青之梦 筑蜀之梦》两次刊登在《青岛日报》并获奖。
不仅喜欢动笔,女儿还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女儿快乐成长的第三步。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再进行梳理和思考,女儿就这样爱上了辩论和演讲。我心里暗自生喜,想起读大学时参加省级大专辩论会时的过往,于是,我找出《狮城舌战》《超级演说家》等视频资料,和女儿一起研习论辩、演讲技巧。
恰好女儿所在学校——青岛第65中学开设了模拟联合国社团和演讲社团,女儿积极参与。2018年、2019年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模联大会中,获得最佳立场文件奖,展现了她良好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
在学习了大量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及诵读技巧后,女儿爱上了古典乐器,这是我们家庭获取快乐的第四步。在学习古琴和中阮的过程中,我们两个人一起弹奏,一边听指下流淌出的泠泠琴音,一边吟唱《满江红》,满腔激愤、悲壮之情,化作动人的旋律激荡在心间。女儿说,通过弹琴,她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更加喜欢中国的文化。她说,她要好好读书,她要把最美好的中国展现到联合国的舞台上去!
2018年女儿获得青岛市“学国学诵经典”大赛一等奖、国学达人大赛二等奖。2019年获得青岛市青少年魔方大赛团体一等奖,并获得青岛市市北区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这些年来,我们这个小家,始终把读书学习、记录生活放在首位;作为父母,我们始终把创造一个安静的家庭氛围放在首位。我的先生善于学习,动手实践能力极强,他用身教言传的方式引领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他总会推掉一切不必要的应酬,和我们一起读书、讨论、运动、做科学实验。在我们家,“父亲”的角色没有缺失过。我想,也正是因为先生的鼓励和鼓舞,我才能坚持读书和写作,业余时间,我制作了一个个人公众号,把我和女儿的文章刊登在里面,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好评,一部分作品也刊登在《山东教育报》等报刊上。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付出和帮助 ,我们家才没有一个“焦虑的母亲”。我把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就渐渐形成和巩固了我们家以阅读、写作为主的家庭教育方式,2016年我有幸被提名为青岛市“十大教子有方母亲”。
更让我们觉得荣幸和有意义的是,在推广个人公众号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向我们咨询求助。在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后,我投入到公益家庭教育讨论活动中,并和女儿一起做起阅读推广人,解决了身边求助家庭的学习焦虑、阅读困难等问题,我们自己也收获了更多的感恩和感动。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亦知。在家庭教育的这个大课题下,我们这个小家庭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命题。学习做好的父母是一辈子的事,不要有了一点收获就沾沾自喜,正所谓“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