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讯(记者 王淼)情系雅江畔,牵手日喀则。4月22日至4月30日,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教育系统干部一行10人到访青岛,开启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行程。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组依据青岛市援藏扶持计划,积极组织此次赴青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桑珠孜区教育系统干部的能力和意识,加强与青岛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助力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教育系统与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青岛市中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青岛市水族馆等多家单位,正式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发展协议。下一步,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将带领辖区优质学校与桑珠孜区建立友好关系,在教研、社团、数字化教育等方面实施全面共享与合作交流。



今年恰逢青岛市对口援藏三十周年,青岛援藏组积极从资金、设备、师资等全方面多方位建设桑珠孜区青岛小学和青少年科学院,促进两地交流共建。桑珠孜区教育局副局长、青岛小学党委书记、援藏干部周杰介绍说,第十批援藏组结合桑珠孜区实际教育问题短板,为青岛小学建设VR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空中课堂远程教学中心等六个功能教室,打造一所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有特色的现代化、信息化学校。青科院目前计划配备生命安全教育、海洋、传统文化、人工智能等六大中心,共计十七类课程,争取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转。
桑珠孜区政府副区长张建平表示,自己第一次亲自带领教育系统来青岛,感触颇深,桑珠孜区政府肩负着区域内21万师生的希望,面临着编制和财力有限的困境,全员秉承学习先进经验的取经心态,感谢青岛对西藏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在人员、培训、资金、建设等多个方面鼎力相助。目前,桑珠孜区幼儿园教育集团化办学走在西藏前列,已普及到十七个县区,采取领导包县指导、各县跟班学习的模式积极开展运行。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校长王建鹏向到访嘉宾详细介绍了内地西藏中职班概况,学校“三融”教育模式及育人硕果备受西藏同仁肯定与赞誉。据了解,青岛经济职业学校自2010年起,作为全国首批、青岛市唯一开办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王校长介绍道,学校通过“融德铸魂、融能提技、融心育情”的“三融”教育,创新内地中职西藏班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可借鉴德育体系、构建特色课程、开展“组团式”帮扶,为实现富民兴藏和西藏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高一西藏班学生普琼、高二西藏班学生强白、高三西藏班学生卓嘎拉姆、西藏班生活老师克珠加措和彭超参加仪式,和与会嘉宾亲切交谈,就两地生活、学习、课程及未来发展规划等进行了深入沟通。“青岛经济职业学校的‘三融’共育特别好!不仅特色突出,而且巧妙融入了汉藏文化,切实关怀到了我们祖国边陲学子,真正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张建平表示,他会将在青岛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内地西藏班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现状带回家乡,将学校先进的育人经验带回家乡。同时,他勉励西藏学子代表,感恩党的政策,感恩山东和青岛,感恩青岛经济职业学校的精心培养,毕业后回到西藏,积极进入医院、消防、安全等领域,继续为家乡发展做贡献。青岛经济职业学校西藏班学子为到访嘉宾献上了热情的家乡舞蹈,并邀请老师们一同加入,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桑珠孜区教育局局长拉巴次仁现场颁发奖学金,希望家乡学子努力奋斗,力争上游,感恩社会。
此外,参训人员还接连走访、参观了青岛三十七中、青岛市实验小学、青岛榉园学校,青岛二十六中、青岛澳门路小学、青岛基隆路小学、青岛市实验幼儿园、青岛嘉峪关学校等区市重点优质学校,真正深入一线教育教学场景进行学习、交流。参加培训的桑珠孜区干部教师纷纷表示,短短八天的培训行程干货满满,专业有序,使大家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近年来,在青岛市援藏干部人才组的大力支持援助下,桑珠孜区的教育发展飞速提升。青岛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进藏以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组织协调各方位资源对接及专业化培训交流,引导促成桑珠孜区干部教师体系化、细致化学习内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培养选拔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助力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