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力量,是学校推进“五育融合”及“全环境立德树人”的骨干团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人生导师和精神导师。为深入开展以提升教师能力、激发教师活力为主要内容的“两力”工程强师行动,全力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班主任队伍,10月25日下午,市南区班主任学科主题教研暨青岛24中育人联合体建设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四楼阶梯教室举行。会议由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班主任学科教研员杨国青主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党支部书记魏星、教师王禧婷、魏华参加活动。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唐衍宏校长出席活动并致词。全区中小学骨干班主任、部分学校德育干部、区班主任兼职教研员和学科委员约100人参加现场活动,部分学校班主任和德育干部在钉钉平台同步观摩。
精研细磨“智”理好班
在课例展示环节,青岛24中沈毅老师执教了《家国永安 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本节课和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沈老师采用“引导式”教学设计通过“家国不安—大国成就—强国有我”三个板块,通过情境体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同学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议课和辩课环节,老师们从课堂教学的视角进行了自由议课,两位老师分别交流了自己在观课中捕捉到的亮点:整体情境设置、教学支架使用、教学产出可视化呈现等。在辩课环节,沈毅老师分享了自己作为信息科技老师在学校全员班主任工作中,得以在班主任的“新赛道”上实现专业发展,并比较辨析了主题班会课与任教的信息科技课的差别。她还对主题班会课上学生的参与形式、认知与行为发展,以及设计主题班会课时如何准确把握主题、采用有效策略谈了自己的感受。班主任团队的沈庆珍老师针对沈毅老师在备课中能够合理把握学情,在多轮磨课中对七年级各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成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通过深入的辩课环节,使参加教研的老师对班会课锤炼育人载体功能的实施路径和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圆桌会议 讲“好”故事
学校骨干教师丁珊梅梅老师带领“成长育人联合体”中的老师和家长一起畅谈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故事。圆桌会议的嘉宾分别从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生家长的视角,谈论了学校全员班主任对于班级发展、学生成长的优势以及如何发挥“三个和尚”有水吃、“聚智育心”的策略。全员育人育全员,学校的全员育人工作让学生的成长看得见。
经验交流 “育”见成长
在学校经验分享板块,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温吉龙主任,以圆桌故事会内容为切入点,结合学校全员班主任制的实践探索,以《“智”理好班级 “育”见优成长》为题进行了经验分享。温主任从全员育人有温度——唤醒学生内心,全员育人有深度——激发教师潜能,全员育人有力度——凝聚多方力量三个方面向与会领导、老师介绍了学校全员班主任实践从1.0模式到3.0模式的蜕变,学校通过全员班主任工作,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践行着“24中24小时呵护成长”的工作理念,实现了全面发展背景下育人方式的变革。作为市南区名校(园)长孵化基地的学员,温吉龙的介绍展现了市南区中青年干部的专业风采。
专家点评 向“梦”而行
青岛大学魏星教授代表市南区名校(园)长孵化基地导师进行了活动点评,魏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全员班主任要立足学校实际,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学校的德育管理再上一个台阶。
杨国青在对本次活动总结中提到青岛第二十四中学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本次活动为一线班主任专业发展、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启发,推动了班主任的主业化成长。同时期待青大师院的专家、老师通过市南区名校(园)长孵化基地项目为学校发展、干部教师发展提供更高的引领和更多支持。
管理“心”思路 “慧”做班主任,每一次研讨都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相信在市南区教育中心的引领下、在驻青高校的支持下、在学校的改革探索中,市南区班主任队伍将不断壮大,为提升市南教育核心竞争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