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洗礼,岁月雕刻;弦歌不辍,砥砺前行。作为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历经“创业、求索、弥新、发展、腾飞”的风雨历程;从荒野之地拔地而起,在盐碱地上自强不息,现今一校两区争创双一流,七十载沧桑巨变,桃李芬芳。
为庆祝中国石油大学七十华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领航实践队由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霍添和辅导员李欢带队,研究生、本科生共十人于8月17至8月19日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感悟建校历程,传承石油精神,明石大学子之志!
实践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红心向党,悟石油精髓
建校七十年来,中国石油大学一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信仰之基。为激励学生不忘建校初心,激发学生爱国爱校情怀, 8月17日,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实践队参观中共历史展览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从成立中国共产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中共一大到百年华诞,百年党史脉络随着2500余幅图片、4500多件文物实物展示在实践队队员的眼前,宣告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回顾着党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望着铁人王进喜的雕像,念着“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霍添向队员们介绍到:“中国石油大学建校的初心就是以振兴中国石油工业为己任,以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呼唤为引领,每一个石大人都应该将家国情怀融入灵魂和血脉。”
实践队队员讲解党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几经风雨情弥坚,一轮红日映初心!石大人的家国情怀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涌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是“生当作人杰”的英雄气概,是以国家为先、事业为重、奉献为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外显于学校“国之所需,校之所重”的承诺,内化于石大人爱国报国的优秀品格。它是石大人追梦逐梦、从未停歇的脚步,是石大人一路走来、从未染尘的热血,是石大人历经风雨、从未动摇的初心!
聚学共研,承石油精神
实践第二天,队员们来到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刘晔、辅导员陈化楠等人迎接实践队的到来,一起开展“七秩芳华谱新局同心筑梦展新篇”共建交流座谈会,从学院概况、党建工作、志愿服务、优秀班集体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和交流。
实践队与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开展交流座谈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刘晔通过星火实践团队、“柏年筑梦”支教团、校企合作等多个社会实践例子,向实践队介绍“品牌化”的社会实践模式,分享了“ N+1”制度体系以及“械说青语愿聚星火”志愿服务工作流程,依托主席团、校友会等形式落实校企联动机制,展示中石大学子“翻山涉水送爱回家”的精神。
实践队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赠送校庆文创礼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随后,陈化楠向实践队队员介绍学校的党建工作。聚焦“三步走”模式,激发学生党建活力,围绕加强夯实党建理论知识,提升发展党员质量等问题展开讨论。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兼职辅导员王文杰介绍学院优秀班集体建设相关工作,他介绍到机器人工程20-1班通过班班共建,校校共建以及校企共建,多级联动,携手共进,并开展“班导有话说”专栏、“沙场点兵”考前模拟等班级活动,铸就班级特色。
在听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相关老师的介绍后,霍添对学院扎实的学生工作学风表达了肯定和赞扬,并介绍了机电工程学院的相关情况,重点对学院学生教育与管理、学风建设、创新创业、宣传等相关工作进行了分享。双方约定要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加强交流合作,发挥好兄弟学校的巨大优势。
实践队成员分享经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担当新作为,新作为凝聚新力量,新力量创造新辉煌。队员们实地观摩并深入了解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工作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学习借鉴了其工作经验和成功做法。有助于强化学生会组织校院联动的体系完善,以昂扬的姿态迎接学校70周年校庆的到来!
忆苦思甜,明石油之志
为体会学校栉风沐雨七十载所走过的光辉历程,8月1 8日下午机电工程学院领航工程实践队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史馆及北京石油学院旧址参观。
实践队参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史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史馆进行参观学习。“厚积薄发,开物成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校史馆正门墙壁上的十六个大字熠熠生辉。“学校今天的建设发展始终秉持这样的校风校训,”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介绍,“这一理念成为了贯穿中国石油大学的精神内核,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时间为轴,从1953-1969年的北京石油学院时期到1969-1988年的华东石油学院时期,从 1988-2005的石油大学(北京)时期再到 2005-至今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时期;实践队参观了“艰苦创业岁月峥嵘”“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等五个展厅。
在“不忘初心争创一流”展厅,讲解员向实践队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给克拉玛依校区的回信。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学生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中国石油大学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是一部艰辛探索史,是一部潜心治学、立德树人的育才史,更是一部担当奉献的历史。”领航工程实践队队员范瑞祥如是说。
讲解员为实践队介绍建校以来获得的成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随后,实践队成员来到北京石油学院旧址进行考察和参观。北京石油院校曾被誉为“八大院校”与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等其他七所学校两两相对,坐落于学院路上。
北京石油学院旧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在寻找北京石油学院的路上,实践队队员也对这里居住的居民进行采访,得知原来的石油大院已经被改造成石油共生大院,摇身一变变成了打卡点。
据居民介绍,为了保留大院居民和职工关于石油的记忆,石油共生大院在进行改造时,并未选择“大刀阔斧”,而是在维持原貌的基础之上,保留独具特色的石油工业风。书院的窗户设计成“夹层油桶”状,老式的红砖墙外面装饰钢板等材料,以石油工业主题中的科技部分为内核,用蓝色象征石油人的冷静和严谨,体现石油工作,注重文化钻研的科学求实精神。“我在这儿生活了60多年,以前这个地方很乱,也没有路灯,下雨后特别泥泞。而现在便民超市、餐馆、书店应有尽有。”张阿姨在石油大院生活工作了多年,同时也见证了这里由“四不管”地带到网红打卡地的完美蜕变。
实践队成员采访当地居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
风雨砥砺初心未改,执梦前行壮志必酬!回望历史,实践队队员领会到一代代石大人将“我为祖国献石油”融入血脉的豪情,将创新和创业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对目标和梦想赋予行动的毅力。
聚焦现在,恰逢七十华诞,而石大人的奋斗并未停止。沙漠腹地,远洋平台有中石大人的埋头苦干,中国石油行业海外发展、双碳和清洁能源领域,有石大人的开拓进取。
展望未来,广大石大学子定会秉持“家 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中石大精神,传承历史的荣光和积淀,成为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践队在北京石油学院旧址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麒淼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