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时期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
一九五0年代的中前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爱教育”。时值朝鲜战争爆发,校内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热潮。一九五一年元旦后,保送去各种军事院校的学生60多人,应征入伍的人数居全市中等学校之首。其余师生则纷纷解囊参与“我为祖国捐飞机”行动。
一九五七年,国家颁布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此后,参加生产劳动成为政治思想教育的必修内容。一九五八年,国家进入“大跃进”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投入大炼钢铁运动,校内建起小高炉,土法炼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一九六0年代,国家遭遇经济困难。“生产自救”成为整个社会的首要任务,时中央掀起支农高潮。1960-1961学年度第一学期,组织师生750余人赴即墨普东公社劳动45天,计33750个劳动日,收大豆1969亩,地瓜1699亩,花生300亩,播种小麦6330亩,豌豆172亩。积肥50000斤,浇地265亩,为菜地拔草7300斤,割山草4300斤,割地瓜蔓220亩,挖野菜5812斤。
校内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教育,以农业为基础的教育,时事政治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的原则是“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从培养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勤劳俭朴、诚实勇敢等良好习惯入手,逐步提高其思想觉悟。教育学生校内校外要言行一致,切实扭转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现象。
“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着重正面启发,积极诱导,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及时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启发其自觉,耐心帮助改正错误。坚决纠正粗暴压服、变相体罚和放任自流的错误做法。
“要充分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根据年龄、性别、个性特点、家庭出身、学生干部或一般学生等不同类型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进行活的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措施:
1.加强政治课的主导作用,提高政治课的质量;
2.有计划地利用班会和校会及团队活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由一名校级干部分管班主任工作;
4.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形成人人作思想工作的风气;
5.加强与家长及校外教育机关的联系,密切配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6.加强应届毕业生的教育工作,使之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和就业观。
这一时期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产生了多位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如1950届初中毕业生吕可英曾担任山东教育厅厅长、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1957届高三·1班郑敦训,曾任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1957届高三·2班秦尧基,曾任山东省枣庄市市长;1958届高三·1班管凤亭曾任青岛市人大办公厅主任;1959届高三·2班崔盛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一级审判;1959届高三·1班刘秀英曾任青岛市妇联主任,市人大副主任。1959届高三·2班姜华山曾任青岛市科委主任。
一九六三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校、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学习、宣讲雷锋事迹,“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艰苦奋斗”等雷锋精神一时蔚成风气。同年夏天,学校与青岛警备区联合举行军事夏令营,野营返途中突遇大雨,山洪暴发,部队车辆被水冲入李村河,高二·1班团支部书记孙洪祯下水抢救国家财产,被大水裹挟,冲出几十里路,因公牺牲。事后青岛市的报纸、电台都报导了这一事迹。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悼念大会。
阶级与阶级斗争教育贯穿这一时期始终,直至一九七0年代末。
上一篇:文革时期(1966-1976)
下一篇:初创期(1945-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