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银中学没有漂亮的高楼,没有宽阔的操场,但有着良好的校风,有着优异的教学成绩。为了生存发展,超银中学几十年如一日,在“软件”上下狠下功夫,做足文章。有人认为,超银中学教学成绩好,学生素质高是因为生源好。但恰恰相反,超银建校前几年,没有知名度,生源质量更谈不上好,但学校的教育使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炼”成了今天的超银中学。 超银缔造第一步 超银中学市北校区建于2001年,招生第一年,陈旧二十多年的教学楼正在翻修,尘土飞扬,落石满地,许多家长看了以后摇头而去,最后才招了386个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超银校长邹积经是青岛二中原校长,见此场景心中默默跟自己较上了劲:超银的明天,就从这386个学生开始吧!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超银中学从一个无优秀师资,无优秀生源,无漂亮校舍,无人关注的不起眼的小学校,发展到如今令人刮目相看—— 第二年招生前夕,有两位家长不打招呼来到超银中学“视察”。从楼上到楼下每个角落都转了个遍,连连感叹:“学校卫生状况没话说,老师课堂教学秩序没话说,学生精神状态没话说!”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位家长表示,当他们看到学生整洁的校服,干净的桌布,他们就为之一震;卫生间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超银的卫生间不但卫生状况良好,就连玻璃制的洗手池、悬挂在墙上的镜子都完好无损;教学楼内的墙壁,地上的两色瓷砖,都干净如新,一尘不染,即便是提前告诉学校有领导要来视察,恐怕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在超银,有条件的老师都自发的把自己的QQ号码或其他网络联系方式告诉学生,学生有问题都可随时与老师联系。07级(8)班的王晓萌同学说:“直升面试的前几天,我半夜12点把研究性学习发给班主任单老师。结果第二天一早单老师就把修改好的资料给我了,后来我知道,老师为了帮我修改资料,一直到凌晨四点才睡。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在超银上学我很幸福。” 追求目标:不断满足家长需求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张校长说:家长投诉是学校之福,说明家长不想抛弃你。为保持家校畅通,学校公开了“校长短信”,公开了“班主任电话”,每个校长从学生中选择两名校长助理,每周面谈一次,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呼声。 现在的超银中学有两个校区,近3000名学生,200余名老师。“德”是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要想脚跟站稳三、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站稳一辈子,没有“德高”绝对不行。办学校,只有把培养孩子永远放在第一位,不断满足家长的需求,学校才会有发展。 超银中学为何建校十二年逐渐成为品牌,受到众多家长追捧:半夜排队报名、中途要求转入……超银中学在硬件上与其他学校比没有任何优势:操场小,校舍简陋。而一般来说家长比较的方面都是有形的居多,无形的少,可家长偏偏对超银中学反过来看,看无形的多,有形的少。现在超银发展起来了,发展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不断“满足家长需求”。张校长说:“一个学生身后有六个家长,他们都是学校最好的‘流动广告’。” 不管而管:给每个老师营造“家”的感觉 时下,很多学校都实行上下班“打卡制”,靠纪律约束教职工的出勤。而超银中学至今也没有实行过门卡制。因为在超银,迟到早退的现象没有,多得却是早来晚走。张校长说:“学校里中青年教师居多,上有老下有小,但从来没有老师因为家庭或个人原因请长假。校长会上批评最多的是老师们早来、晚走,为此还生气,动过态度,因为有太多的老师在学生放学后还在义务为个别学生辅导。”正是有了老师们这种认真负责,甘于奉献的精神,学校“不得不”为早来的老师们免费提供早餐,“不得不”准备各种面食、净菜为下班晚的老师们免去买菜、摘菜之苦,力保他们一回家就能很快吃上可口的饭菜。教师李向平说:“学校为老师们考虑的非常周到。这种无痕管理、人性化管理体现了学校领导对老师们的信任和关心,在这里,很有家的感觉。” 成绩是怎样“炼”成的 说到超银中学,不得不提到优异的教学成绩。说起报考超银的原因,几乎每一个当初前来报名的学生都会提到:超银成绩好!殊不知好成绩的取得,背后靠的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超银,集体备课是教学管理中常抓不懈的一项特色。各个教研组实行“拔河赛”、“接力赛”。“拔河赛”靠的是团结,每个教师劲往一处使,用最大的力气发挥团队最大的作用,因为每一位超银教师都深知,成绩的取得是集体力量的结晶。“接力赛”靠的是以老带新,老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年轻教师进步,经验大家分享,好题大家研究。许多新老师进超银历练一年,第二年就可以青出于蓝。 成绩出来以后,试卷分析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超银的教师通过分析试卷的各项数据:每小题的失分率,失分的原因,每个分数段的密度,每学科的极差等等,深入进行学情分析。每个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数学教研组组长梁之合老师说:“只有研究出学生微小的变化,才能对症下药。” 超银中学有非一流的校舍,非一流的办学条件,但创造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一流的校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周期特别长,“慢工出细活”的宏大事业。教育最怕搞不切实际的 “大干快上”,需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更长远的眼光,更宏观的视角来分析思考,通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前瞻布局,稳妥推进,这样才会“炼”成一所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