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教育频道> 教育超市> 轮播 > 正文

“陪读农民”的大学梦

来源:新华网 2009-12-22 14:03:19

12月16日,会宁二中的两名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一个“陪读村”,在这个小院子里,共有24户陪读家长租房居住。

甘肃会宁——这座古老的县城是中国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城周边的许多农民“砸锅卖铁”也要进城,这并不是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而是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甘肃会宁县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却是西北的教育大县和甘肃省的“高考状元县”。目前,会宁县有4所高中,1万多名学生,其中,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

为了减少日常生活开支,一些农村的老人和妇女带着自家产的蔬菜和粮食来到县城,租一间房子住下来,给孩子做饭。

目前,不大的会宁县城已形成几个规模不小的“陪读村”。不少农村家庭把供孩子读书上大学看做是改变贫困的主要出路。据会宁县教育部门估计,会宁县城陪读家长的人数多达数千人。

会宁县政府介绍说,会宁县在教育上取得的突出成绩,主要经验就是“学生苦学,家长苦供,教师苦教”。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会宁县已经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5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12月16日中午放学后,陪读家长吕英华(左)站在租住房前等孙女回家。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12月16日午饭过后,会宁二中初三学生张旭良在租住房的窗外读书,他63岁的奶奶张瑞华(前)在窗下做针线活儿。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七子之歌》小女孩一夜成名
下一篇:大学生新兵的军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