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2010年将在上海自主选拔面试预录取的人数为550名。在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该校还首次披露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学生跟踪调查。本期升学周刊,就考生当前最关注的问题采访复旦校长秘书、招办主任丁光宏教授。据悉,随着复旦自主招生改革的深入,目前复旦正在向教育部申请为明年通过自主选拔预录取的学生免除当年的高考。 调查 “自招生”整体优于“高考生” 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从2006年开始在上海实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方案》。为对这项改革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该校对所有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总体而言,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个性较为突出,在社会组织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较高。绝大多数学生在沟通能力方面不存在问题,与老师、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 成绩:平均绩点全校领先 复旦将目前在校的面试预录取的所有上海学生与高考录取的上海学生进行了对比,并对面试预录取学生较多的前6个学院内与通过高考录取的上海学生进行了对比。预录取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平均成绩绩点要显著好于高考录取的学生,分学院统计结果也是如此。 以2008年为例,该校将面试预录取的454名上海学生与高考录取的455名上海学生的第一年的学习成绩进行了对比。面试预录取学生的最高绩点为3.92,平均绩点为3.24,最低绩点为1.32。而高考录取学生能够的最高绩点为3.81,平均绩点为3.01,最低绩点为0.53。调研显示,面试预录取的学生不仅拔尖人才突出,而且整体学习成绩都靠前。 学习观:对发展有较完善规划 复旦从2005年开始实施通识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观的引导。从2006年开始,复旦学院对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研。调研发现:对于学习,通过面试预录取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能动性还有待提高,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也不够满意。通过进一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复旦发现影响这些学生学习态度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来自于其理想志向和个人兴趣。由此可见,这些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源自内在的自我驱动,而外在影响因素较少。 丁光宏教授表示,这是因为自选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着更清晰的认识。在谈到影响自己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时,51.9%的学生选择了理想志向。相比衡量高考成绩填报志愿而进入各专业院系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对所学专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四年中的学业及四年后的人生发展轨迹有着较为完善的规划。 社会活动:44%任班团干部 在复旦学院的反馈有效问卷中,7成自主选拔录取学生加入了学生社团,符合近年来复旦学生尤其是新生参加社团比例不断攀高的趋势。同时,还有44%的自主选拔录取学生担任班团干部,选拔过程基本都是视其能力和表现,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受访的辅导员表示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并没有特别关照“自招生”。 据介绍,大部分辅导员反映自主选拔录取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时相对其他学生更积极、更热情。从部分辅导员的访谈结果看,这些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整体上并没有和其他学生有着显著差距,但确实有部分学生综合素质、工作能力比较突出,尤其在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经验方面比较丰富,能力更突出。从复旦学院对学生所作的综合素养评价上来看,这部分学生的平均得分高于普通学生,且差异性较小,体现出了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群体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注 下一站改革为免于高考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海市四年和浙江今年考生成绩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在多数情况下,预录取考生的平均高考成绩要低于高考学生的平均成绩,但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平均成绩要显著高于高考学生。对此,复旦方面正在积极努力向教育部申请为这部分学生申请免除高考。 以2008级上海学生中面试预录取与高考录取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对比显示,面试预录取学生的平均高考成绩理科为519分,文科为521分。而高考录取学生的平均高考成绩理科为532分,文科为529分。面试预录取学生的平均在校学习成绩绩点为3.24,而高考录取学生的平均绩点为3.01。这显示了,复旦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更适合复旦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