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状:半数初中生患近视 潍坊渤海实验学校近期对学生的视力情况做了名为“你的眼睛还好吗?”近视情况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小学生书面问卷734份、初中生673份。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小学生、初中生近视率分别为38.05%和50.3%,在非近视的学生中,也有许多人出现视力下降。 这一调查结果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再次感到沉甸甸的“防近”压力。“其实,这一状况已比前几年有所好转,但居高不下的学生近视率显示,学生近视防治形势绝对不容乐观。”渤海实验学校校长王传宝告诉记者,为了防近,渤海学校在开展眼保健操、“爱眼周活动”外,还专门提出不要躺着看书、不要走着看书、不要乘车时看书、不要在暗弱的光线下看书、不要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不要歪着头写字的“六不要”与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连续读书写字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的“两要”倡议,提醒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眼睛卫生。尽管学校做了大量防近工作,依然没有遏制住近视率的递增。 渤海学校的情况绝非个例。10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潍坊东明中学,对该校学生近视情况进行调查。据该校本学期学生近视检查统计情况看,初一12个班、525名学生中,近视眼的学生有163人,近视率31.04%;初二8个班、391名学生中,近视眼的学生有155人,近视率39.64%。初三近视情况尚未统计。但显然,年级越大,近视率越高,早已经成为普遍规律。 东明中学教学服务与检测中心副主任陈晶告诉记者,学校除了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次眼保健操、定期“换桌”、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外,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要及时提醒、纠正学生错误的读、写、坐姿势,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并统一订做了可以保护视力的黄底黑字的作业本发给学生,以保证学生学习时的用眼健康。但即使如此,学生近视率还是在逐年递增。 原因:坏习惯“累着了眼”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表现为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是由于进入眼球的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前面导致的。不良的视觉环境,读书写字时光线不足,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等是造成近视发生或发展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潍坊东明中学随机采访了数名“戴眼镜”的学生。“平日在家看电视时离得太近了,中间也没注意休息,结果小学六年级时就戴上了眼镜。”潍坊东明中学初二学生法浩告诉记者,现在他眼镜度数增加到400度,像足球、篮球这样的运动都没法参加了,家人给他买了一种说是能提升视力的“眼镜”,但是用着感觉效果并不明显。 “我现在的眼镜是300多度,还有100来度的散光。”初二学生慧敏告诉记者,她也是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在小学五年级时便配上了眼镜,“以前喜欢躺着看书,觉得那样比较舒服,有时看得入迷,一看一、两个小时,眼睛慢慢的看不清了。”慧敏说,近视以后,家人给她买来不少治疗近视眼的药品,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在眼镜度数已经降了50度,“为了保护眼睛,我都好几年没看电视了。” 部分受采访学生表示,在学校时由于有老师监管,看书、写字都能“有时有晌”,但是晚上回家后,就会有所松懈,躺在沙发、床上看书、看电视,或在自己的房间学习、上网冲浪,书本、电视、显示器一盯就是一、两个钟头,再加上家中灯光不够明亮,久而久之,“累着了眼睛”。 “现在孩子作业少了,写完作业后不是和我们一块看电视,就是自己到屋里上网、看书。”学生家长庄明珍女士对记者说,“本来感觉孩子上了一天学挺累的,就让他休息休息,没想到‘适得其反’。” 防近:三方面共同担责 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学生近视率如此之高,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难逃责任。从学校层面来看,一些学校老师未能规范学生的一些不良用眼行为,导致大多数学生读写姿势不正确,成为诱发近视的主要原因;学校老师对眼保健操重视和把握不够,眼保健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家庭层面来看,许多家长对近视有关知识过于缺乏,往往延误最佳防控时期。 社会各界对学生近视的关注程度不够,尤其是医院,假性近视时期是防控近视最为关键的阶段,但是医院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误导太多家长过早地选择给孩子配戴上近视眼镜,限制住了孩子眼睛自身功能的发育和恢复。 对越来越多的“小眼镜”学校领导和老师忧心如焚。东明中学校长方海华和渤海实验学校校长王传宝齐声发出呼吁:防治中小学生近视,全社会都有义务! 两校长建议,防治中小学生近视,应该多管齐下,可通过选择专业防近视机构、对中小学生视力每年进行监控、定期进行爱眼检查、强化开展读写姿势达标活动及指导科学家庭用眼模式等,全面规划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切实让中小学生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下降。 (记者毛德春 见习记者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