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校长齐聚崂山 共话文化育人 ——第十九期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聚焦教育家办学实践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崂山区成功举办

3月28日上午,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青岛市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青岛市教育学会共同协办,崂山区沙子口小学承办的第十九期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在青岛崂山开幕。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孙明明,青岛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孙百才,青岛市教育学会会长王洪琪,青岛市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唐超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第十九期校长高级研修班成员及来自青岛各区市中小学校长共计3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唐超致辞。他表示,崂山区依托山海文化底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并投资5.9亿元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创新“AI学伴”等应用场景。在文化育人方面,崂山深耕“山海+”特色课程,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海洋研学,推广非遗传承项目,100%学校开设非遗校本课程。同时,构建“五育融合”生态,引入高校和企业资源,开设800余门特色课程,培养创新人才。唐超强调,论坛为全国教育同仁提供了交流平台,期待共同探索文化育人新实践,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薛晓鸣主持本次论坛 

青岛市教育学会会长王洪琪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以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为特色,近年来,青岛教育以优质均衡、海洋特色和产教融合为方向,打造“集团化办学”模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覆盖率达90%以上;作为全国首个“海洋教育示范城”,推出《海洋教育》地方课程;同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此外,青岛在教育数字化、国际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建成全国首个“教育云脑”平台,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双减”政策下的生态重构及未来人才培养等议题,旨在汇聚智慧,共谋教育创新。青岛期待与全国教育同仁携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家赋能:从教知识走向整体育人

陈锁明教授以《《四篇课文为例看小学课堂改变》》为题,为与会校长带来一场深刻的教育思辨。陈教授以"孟母三迁"的典故为引,强调小学教育重在奠基而非灌输。"不是不学知识,而是要打好基础",他指出当前课堂变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逻辑——从"教知识"转向"育能力"。以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为例,陈教授现场演示了备课新范式:教师首先要"备自己",沉浸文本获得真感悟;其次"备学生",预判学习难点;最后才"备课标",在保证基础目标的同时拓展思维空间。"陈教授强调,教师要把握"三个坚持":坚持基础性,夯实字词句基础;坚持实践性,设计丰富的语文活动;坚持开放性,鼓励多元解读。这种变革既传承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又融入了素养培养的新要求。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孙明明主持校长经验分享论坛

经验分享: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崂山区沙子口小学刘洪涛校长以《渔文化兴校高素质育人——“渔文化”办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多年来的办学探索。报告围绕"依水而居、扬帆启航、乘风破浪、趣海拾贝、走向深蓝"五大篇章,详细阐述了学校立足地域特色,将渔文化精髓融入现代教育的创新实践。,开发"渔海课程"体系,打造"渔趣课堂"教学模式,运用智慧纸笔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教学。通过"渔润德育"等八大工程,培养了1200余人次获奖的优秀学子,学校斩获30余项省市荣誉,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的特色育人范式。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修文艳以《生活即教育,文化润无声——全环境文化育人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作专题分享。修校长系统介绍了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生态的创新实践,重点展示了"五色生活教育"课程体系、数智化素养评价系统等特色成果。学校通过实施"智慧纸笔"等数字化手段,创新构建了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新模式,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案例。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实验小学校长万磊以《黑土文化的根植探索——县域小学文化育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为主题,学校依托百年校史和黑土地域特色,将国家级非遗"海伦剪纸"纳入校本课程,开发《剪纸》教材,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同时创新开展农耕文化体验与红色教育,建立实践基地,通过田间课堂、主题班会等活动,传承黑土地勤劳质朴的精神品质,构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育人新模式。

石家庄市水源街小学校长党辉以《上善若水源远流长》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培元文化”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学校秉承“全心全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以“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为核心,构建了“固本课程”“知行课程”“培远课程”三维一体的培元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强化实践能力,拓展未来视野。通过“七体培元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教师团队专业成长。学校始终将“以人为本”贯穿教育全链条,通过文化浸润与课程创新,为每个生命提供绽放的沃土,助力学生成长为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少年。

甘肃省临夏市枹罕镇青寺小学王荣校长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校长领航文化育人,携手共创出彩教育》的专题分享。王校长重点介绍了学校立足多民族地区特色,通过"民族文化节""传统服饰展"等活动传承回族、东乡族等民族文化,同时融合红色教育资源开发沉浸式研学课程。学校以"争做出彩少年"为办学理念,构建了"立德、尚美、勤思、笃行"的育人体系,打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让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既能坚守文化根脉,又能拥抱时代发展。

总结点评:共绘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青岛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孙百才教授在论坛总结点评中指出,本次校长论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文化育人的创新实践。沙子口小学的"渔文化"特色课程、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全环境育人"体系、海伦实验小学的黑土文化传承以及临夏青寺小学的多民族文化融合,都体现了"一校一品"的办学智慧。孙院长特别强调,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如何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他建议各校要进一步深化文化育人的理论建构,加强数字化赋能,推动家校社协同,让文化育人真正成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本次"文化育人促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满落幕,取得丰硕成果。论坛围绕文化育人主题,通过专家报告、校长分享、案例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陈锁明教授等专家从理论高度阐释了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多位优秀校长分享了特色办学实践。文化育人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立足本土、面向未来,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育人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注入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