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拳拳赤子心,绵绵师生情。在相伴成长的日子里,学院“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成就了311名老师与622名学生的美好邂逅,构筑了他们关于青工职院“爱与信任”的独家记忆。
为进一步擦亮学院“教师至上”“学生至上”“服务至上”品牌,以先进典范榜样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建设“高职示范、工科黄埔、职教本科”的磅礴力量。在2023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学院在总结提炼“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选树师生结对工作先进典型案例,推出“我做学生成长导师”系列报道,引导全体师生见贤思齐,奋勇争先,促成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双提升”。
【“我做学生成长导师”系列报道】
导师王铨和“两个孩儿”的“双向奔赴”
“亲爱的王老师,教师节快乐!很荣幸成为您的学生,您是我最崇拜的老师,也是我最‘大’的朋友。您对我的教导我会牢牢记在心中,希望以后可以成为像您一样的人。”“今天是教师节,先祝您教师节快乐。您的言传身教,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我们跟着您一起进步。”教师节当天,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铨收到了两条“意料之中”又爱意满满的祝福短信,其中一条短信还是刚过凌晨12点在教师节刚刚到来之际发送的。王铨说:“这两个孩儿每逢节日都会给我发信息,非常用心也非常暖心。有一个孩儿熬到凌晨卡着节点送祝福让我既心疼又感动。”
图1-2两名结对学生发送给导师王铨的教师节祝福短信
“两个孩儿”名叫薛世栋和赵梓恒,是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622名学生中的其中之二,也是导师王铨结对辅导的两个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结对交流,双方都称对方是自己的“忘年交”。“王老师”而非“王书记”让这场师生相遇更显纯粹;“两个孩儿”的亲切称呼也让导师王铨对两个孩子的骄傲与欣慰展露无遗。每每听到他们的故事和相处模式,身边的人总会说,这对结对师生是学院所有人“艳羡的模样”,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图3导师王铨与两名结对学生合影留念
导学导思,提灯引路育梦追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王铨看来,作为老师,要寻求育人契机、载体与合力,做好因材施教,要引导他们“会学习”才能“学习会”。而“如何学”和“朝哪个方向学”则成为“会学习”的关键。自薛世栋和赵梓恒入学以来,王铨把“两个孩儿”的未来发展时刻挂在心上。在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如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思维,找准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习惯。他认为只有具备了“学习力”,才能“会学习”“学习会”。
在刚入学时,通过与学生多次面谈、电话沟通,王铨发现“两个孩儿”的学业基础相对薄弱,在发展学业方面并不占优势,然而二人却都有“专升本”的意向。“对于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而言,提高学历并不是唯一出路,‘有一门手艺更重要’。这跟学院校训‘知行有度,刻意求工’中对技能的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职业院校要增强对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职业院校的竞争力。”王铨认为,“专升本”这条路对于这两个孩子来说,家庭负担压力大,同时在书本知识学习方面也会比较吃力,所以如果能够精进技术技能,多多在动手实训上下功夫或许更能够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沟通交流中,王铨向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鼓励他们在大一就思考自己未来的路怎么走。
图4-5导师王铨跟两名结对学生亲切交流
“我们一开始其实就是盲目跟风,身边同学计划‘专升本’,我们也觉得不能在学历上比人家差,经过王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分析,我现在觉得自己如果能够在专业技能上有突破,更容易‘弯道超车’,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薛世栋坦言,今年上半年,他所在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长郭子航因为技术技能上表现优异荣登《人民日报》也让他深受鼓舞。现在,他的目标更加明确也更有动力,在实训学习方面也更加刻苦。他说:“王老师给点明了方向,我学习起来更有奔头、有盼头了。”
除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王铨在“两个孩儿”入学之初就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希望他们认真思考留在青岛。“他们俩一个家在枣庄,一个家在潍坊;一个学的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另一个学的是无人机应用技术,相较于家乡而言,青岛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都比较好。”这也与王铨一直以来期望的“两个80%”理念一脉相承,即外来生源占学校生源80%,留青学生占毕业学生80%,既为青岛留下了人才,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两个孩儿”都有了心仪的企业,并积极争取实习实训机会。
导学导思,匠心引路,这是仅仅是导师王铨育人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对“两个孩儿”来说,却是事关人生的大事。让每一朵花,都能如愿绽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远大前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魅力莫过于此。
导行导心,春风化雨微以致远
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深耕教育的“实干家”,王铨总结出了育人工作三句话:“一是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二是育人工作必须要走进内心;三是育人工作要做实做细做小。”自结对起,王铨关怀备至,躬身力行,让心与心的交流逐渐拉开了序幕。
尽管日常忙于工作,但是导师王铨心里时时刻刻惦记着这“两个孩儿”。“一开始结对的时候没有想到那么忙的领导会这么细致地关注我们的成长。”薛世栋说,仅仅是一个假期,导师王铨就要给他们每人打10余通电话,随时关注他们的思想情况和生活状态,引导他们充满正能量。“刚放暑假那段时间,我很想‘摆烂’几天,放纵地打几天游戏。”王铨在日常聊天中得知后,并没有直接向他说教,而是跟薛世栋介绍了自己的假期安排——出差参会、调研考察、撰写材料......每一天都排得满满当当,同时,王铨鼓励薛世栋适当休息,但不能荒度时光,要多做对自己和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事儿。在王铨的引导下,薛世栋的暑假过得丰富多彩。他当过超市收银员,在夜市摆过摊,通过练车离拿到驾照又近了一步,厨艺也有了很大长进。薛世栋期望自己“通过多样体验收获成长,朝着‘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的目标前行。”
“仅仅是听到我提了一句‘家里生意不太好’,王老师就记在心里了。”赵梓恒说,没有想到“那么‘大’的领导能够关注我家里的事儿,很荣幸,又觉得很温暖。”在电话沟通中,王铨了解到赵梓恒平常会到父母的烧饼店看店帮忙,他详细地询问赵梓恒是否需要帮助,还积极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安利”烧饼,让赵梓恒觉得像是多了一个家人一样。
图8-9师生交流沟通截图
谈及导师王铨身上最让自己敬服和学习的一点,“两个孩儿”都表示,“王老师的育人方式让人很舒服,他能够倾听学生意见,与我们交流沟通,这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王铨认为,“学生的发展是学院发展的根本,我们需要学生这个‘甲方’来提出他们真正的意见建议。”因此,学院尤为注重民主管理,鼓励学生民主先行、自我管理。书记院长面对面直通车、企业微信、学代会、大学生权益协会都是学院认真倾听学生意见的好方式、好途径。尤其是在企业微信群里,党委书记王铨经常收到同学们的留言,这“两个孩儿”更是王铨企业微信上的“常客”。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其他问题,“两个孩儿”都会及时跟导师王铨建议、分享。“每次看到王老师的回复,我都会很感动。他认真对待我们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排忧解困。他不止是我们的‘家人’,也是全校同学的‘大家长’。”赵梓恒说。
作为学院党委书记,王铨一直提倡“工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更美好”,坚持“教师至上”“学生至上”“服务至上”品牌理念。作为导师的王铨将这些理念深刻贯彻到对结对学生的培养中,引导学生注重“综合素质+技能特长”的综合发展。薛世栋说:“王老师建议我多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院135个学生社团为我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目前所在的模具社和桌游社让我有了丰富的尝试。”作为坚持30多年跑步的资深“跑男”,王铨常常鼓励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坚持的意志和毅力,对学习和工作都有好处”。在王铨的亲身示范下,薛世栋和赵梓恒也慢慢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赵梓恒称,导师王铨到军训现场走访慰问学生时,还特意把他们两个叫到身边,嘱咐要珍惜军训机会,好好锻炼身体,“给我们参加军训打了‘鸡血’。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强健体魄,未来至诚报国。”
以爱之名,双向奔赴温澜潮生
“师者,以德而耕,拾获山河。”这师生三人的故事成为了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导师王铨的付出与努力没有“付诸东流”,同学们的回报与信任让师生“双向奔赴”更显珍贵。
图10-11导师王铨和“两个孩儿”的祝福短信截图
每逢节日,王铨都会收到同学们的祝福短信。字里行间的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总会让人为之动容。“最开始我想给王老师发祝福信息,但是又怕打扰到他,正犹豫着,王老师的祝福信息就发过来了。以后每个节日,我们都会提早给王老师发信息。”对于薛世栋和赵梓恒而言,这不仅仅是普通的祝福短信,而是他们对导师王铨所给予的关心关爱的心意回馈。“非常感谢王老师的关心与陪伴,我父母和家人都非常感恩,庆幸我有了这样一个好老师。”薛世栋表示,从王老师的待人接物和言传身教中,他们学到很多,尽快成长和心意祝福是他们能够做的力所能及的事了。每个假期即将结束时,“两个孩儿”都会自发将假期所思所得所想主动向王铨报告分享,这在王铨看来“尤为难得”。
2023年暑假,得知学院在枣庄有一场高招会,赵梓恒立马联系导师王铨主动报名参与招生咨询工作。7月22日早上,赵梓恒从滕州乘车一小时到达枣庄市中区,与招生组老师取得联系,干劲十足地开始布置会场;高招会正式开始后,赵梓恒积极分发招生单页并引导考生、家长来到学院咨询摊位前,现身说法,与老师们一起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看着赵梓恒忙前忙后,王铨表示:“这次高招会是孩子知道我在这儿以后主动要求过来帮忙的,我感受到了学生的心意,很惊喜很感动。”
图14导师王铨与赵梓恒在高招会现场合影
看着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家长更是由衷喜悦。2023年8月25日,赵梓恒带着父母来到学院,当面向王铨表达了感谢。“自从来了学院,孩子整个人就不一样了,非常懂事。我们知道这离不开王书记的陪伴与教导,在王书记身上我看到了‘师者仁心’的真正含义。”在见面现场,导师王铨对孩子的在校表现如数家珍,细致地分析了学生的优缺点,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所说所想让家长直呼:“王书记给孩子的未来成长指了一条明路,遇见这么好的老师、校领导真的很难得。”为了表示感谢,家长给王铨带了自家生产的烧饼,王铨说:“我是从不收学生礼物的,但是这袋烧饼太珍贵了,我要尝一尝,吃着一定又甜又香。”
图15导师王铨和结对学生家人合影留念
图16学生家里的自制烧饼
为了让家长离孩子更近一点,更方便地参观校园,当天王铨主动帮忙联系了学院附近的酒店,让孩子父母能够对学院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今,两颗心的“双向奔赴”成了两家人的“双向奔赴”,让教育这场“温柔与爱的坚持”有了现实诠释。
从“导学”“导思”到“导行”“导心”,“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是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在贯彻落实学院“教师至上”“学生至上”“服务至上”品牌理念基础上探索出来的特色育人路径。如今,2022—2023年度的该项活动即将接近尾声,王铨也将在2023—2024年度有新的“结对学生”。对于“两个孩儿”的未来发展,王铨表示:“我跟他们的交流不会断。学院设立‘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的初衷就是帮助大家共同成长,对于师生而言,我们希望这种交流不是一时的,而是长久的陪伴,我会把更优秀的他们送上社会,让‘忘年交’成为‘一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