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青岛六十六中高二学生蒲子辰和孙恺,近两年来连续3个寒暑假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助老扶老、爱心送餐等志愿服务,近日收到了市南区八大峡志愿服务分会星河志愿服务队的一封感谢信。“他们总是在送餐时与社区老人闲话家常,关心慰问老人的生活,为老人们带去了家人般的温暖,又常在做完好事之后悄悄离开,不留姓名……”沉甸甸的感谢信让两位学生“做好事不留名”的暖人事迹在校园中流传开来。在3月5日全国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两位学生获得了学校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
一封感谢信“揭出”感人故事
“一年多来,蒲子辰同学及孙恺同学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每次为孤寡老人送去爱心午餐的同时,也带去了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们的登门,让那些足不出户的老人们格外欢喜,也给他们清冷的家带来了生机和欢乐……”新学期伊始,青岛六十六中收到了来自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峡志愿服务分会、星河志愿服务队的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对学校2020级2班的蒲子辰同学及2020级1班的孙恺同学,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助老扶老、爱心送餐等志愿服务,致以诚挚谢意。
写信人是星河志愿服务队党支部的刘爱民、王元秋、刘星冶,他们在2019年创办了星河爱心免费素食餐厅,为社区80岁以上的独居、孤寡老人,及部分残疾人提供免费爱心素食午餐。由于部分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到餐厅就餐,需要登门送餐,社区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陆续加入服务队伍,这其中就有蒲子辰和孙恺两位一直坚持志愿服务的高二学子。
“他们为了照顾好老人又不耽误正常学习,常常做完志愿服务就赶紧悄悄离开,真正是做好事不留名。”“来了也不说话,就是干活,不论脏活累活,从来不拈轻怕重。这两年寒假有好几次那么冷的天,我担心孩子,猜想他们也许不能来了,没想到又来了。”采访中,党支部书记刘爱民感动地说道。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因为对两名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的无私奉献而感到真心感谢,志愿队才不辞麻烦、多方打听到学校,提笔写下了感谢信。
3个寒暑假期践行志愿服务
当这封感谢信送到学校时,给学校老师带来不小的惊喜和意外。原来,自高一寒假开始,蒲子辰和孙恺在近两年中志愿服务超过100天,却从来没有向老师同学透露过半个字。
“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举手之劳,真的没什么。”“没有想过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师同学,我们就是看到社区里有很多老人行动不便,白天子女都上班无人照顾,所以经常中午吃不上午饭,觉得这样时间长了对老人的身体不好。”这是孙恺和蒲子辰面对记者采访时的朴实回答,也是他们两年来坚持利用寒暑假为老人上门送餐的朴素初衷。当提起很多老人腿脚不便、步履蹒跚,需要有人搀扶时,蒲子辰的话语哽咽了……
原来在他们上高一那年,放寒假前,孙恺偶然了解到星河爱心免费素食餐厅需要志愿服务,便默默记在了心里,与好友蒲子辰一商量,一放假两人便开始了风雪无阻的爱心行动。他们在假期里每天上午10点出发,步行20分钟来到志愿队,扫地倒垃圾、给厨师们搭把手、帮忙包水饺、端饭端菜、收拾桌椅,还有一些社区老人的午餐需要送到家中,他们便一趟趟在单元楼间跑上跑下,常常每天做完这些志愿工作已是午后一点多了。老人们看到是这样的青年学生在做志愿服务,也非常感动,“有次一位老人还送给了我们一个手工做的挂件,表达感谢。”蒲子辰告诉记者,能够从身边的一点小事做起,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是青年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只要开始做了,他们便会一直坚持下去。
“假期的时候,中午做完志愿服务,下午时间一般都是在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孙恺说道,现在高二学业紧张,但在周末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寒暑假里,他们还会继续为老人们出一份力。采访时记者从老师口中了解到,两个孩子都是比较内敛善良,平时班级有什么工作,他们同样是二话不说,努力完成。
雷锋精神在校园中广泛弘扬
“学校的志愿服务氛围非常好,有志愿服务者社团、学生会的志愿服务部等,广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我们在校内图书馆、实验楼、校史馆等志愿服务岗进行实践服务;在校外也开展过环保、交通引导、敬老爱老等志愿活动。”蒲子辰和孙恺告诉记者,校园里的志愿服务滋养了学生们坚持和践行学雷锋精神。 2月28日,在全国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即将来临之际,蒲子辰和孙恺获得了学校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青岛六十六中“青春志愿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也正式启动。
“其实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引导着我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六十六中副校长沃春霞告诉记者,在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赛场上活跃着许多志愿服务者的身影,学校2021届毕业生孙杰就是其中一员,成为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体育展示演职人员。“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高中学子更应以雷锋精神汇聚中国力量,让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更加璀璨。”沃春霞说道。
从1925年青岛铁路中学建立至今,青岛第六十六中有近百年历史,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让学生在长期践行中养成良好习惯。学校将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相互融合,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心奉献教育,召开主题班会、典型事例宣讲,并进一步完善志愿活动的实施方案,鼓励学子学习身边榜样,从身边小事做起,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深化作为青年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亲身行动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
对话
/
记者:在做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是怀有什么样的心情?
孙恺:没有什么特殊的情绪,主要还是感到能够帮助其他人的开心、高兴吧。在志愿服务期间,看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更觉得自己需要更努力地学习,希望能在未来帮助到更多的人。
记者:为什么没有把做志愿服务的事告诉老师同学?
蒲子辰:我相信其实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这么做,不把志愿服务作为宣扬,即使他们年龄很大了、退休了,仍然为社会贡献光和热,他们也深深感染、激励着我。
/
记者手记
/
岛城志愿服务氛围浓厚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近年来,“志愿服务”4个字日益耳熟能详。无论是理论宣讲,还是生态环保,抑或邻里守望、扶老助残,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红马甲”的身影。在青岛,一支支志愿服务大军正活跃在大街小巷、社区校园,他们的微笑与汗水、努力与奉献,让道德散发馨香、让文明闪耀光芒,让“志愿之城大爱青岛”深入人心。
创办星河爱心免费素食餐厅的八大峡志愿服务分会星河志愿服务队发起人刘星冶,曾荣获“德耀市南”道德模范的殊荣。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据统计,2018年青岛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45万余人,占常住人口15%左右,志愿服务团队1.2万余支,志愿服务项目6800余个,涌现出一批五星志愿者、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近年来,制度化、专业化成为青岛志愿服务的亮点。
活跃在青岛的志愿者队伍,人员构成不一,有青年学子、有耄耋老人,有动员全家老小一起的志愿家庭,也有的单位人人都是志愿者,“做志愿者是一种光荣”的自豪感,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维护秩序,为需要帮助的人送上精准的援助。这股力量不仅与学雷锋活动有机结合,使志愿服务生生不息、充满后劲,也让志愿服务成为推动新时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先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