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进入下旬,随之而来的除了浓浓的跨年气氛,还有紧张的复习节奏。你家孩子的学习进入什么状态了?是按部就班的平静,还是最后冲刺的兴奋?
不论孩子状态如何,考前的复习都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而复习同样也是一种学习,如果能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利用一些学习工具,不仅能帮助孩子有效复习,也能让所学成果掌握得更加扎实,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有所助益。
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些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参考一二,就让它们成为孩子的智慧锦囊,助力孩子学得更高效吧。
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及工具
1.费曼学习法:以教促学
适合所有科目学习
有一位父亲,他的女儿考上了清华,儿子也上了北大。
有人就好奇地问他:“你把两个孩子都送进名牌大学,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哇?”
那位父亲憨厚地说:“我这人没什么文化,就让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把老师在学校讲的内容跟我讲一遍,如果有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问老师。奇怪的是,孩子学习的劲头特别强,哪怕是别的孩子在外面玩得热火朝天,他的学习劲头也非常充足,就这样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
其实这个父亲用的,就是费曼学习法:让孩子用“教学”的方式,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费曼学习法的关键技巧只有两步:第一步是学习,第二步是解释。
下面 6个词很好地概括了这个学习法的逻辑关系:
学习;-->理解;-->解释
记忆;-->记住;-->重述
2.学习金字塔:做中学
适合所有科目学习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是由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的。它形象地呈现出不同学习方式所获得的不同的学习效果。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学习效率在50%以下的学习方式包括:读、听、看,看和听全部都是一个人的被动式学习。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学习方式则包括:说,说和做,全部都是需要团体配合的主动式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群人学比一个人学更高效。
大部分孩子都在经历这种类似的生活: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学校听课学习,晚上7点回家,做作业,然后11点左右睡觉,形成惰性和惯性,很容易陷入低效的学习状态中。
老师推荐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参与小组讨论,利用讨论和讲解的方式,帮助伙伴和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大家相互交流,互相检测对方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3.艾宾浩斯记忆法:利用遗忘曲线
适合记忆类科目学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背一个很难的单词,今天记住了,一觉醒来就忘了。再背一遍,过几天发现还是忘了……
这可不是你笨,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如果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记忆和遗忘规律,对所学知识和记忆效果及时进行复习和自测,就能减少遗忘。
建议:
①日测:每晚睡觉前,将当天所学内容仔细梳理一遍;早自习回忆一下昨日的知识点。
②周测: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将一周所学内容按学科列提纲梳理,然后拿出课本,对照一下,如发现遗漏需及时巩固。
③单元测:一个单元的知识点都存在一些共性或内在联系,抓住学科特点,检验自己有没有消化掉这些内容。
④全书测:一门学科一本书老师讲完后,可以抽时间定期安排复习,对照目录,逐一梳理知识点,加强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可以合理安排复习和自测,准备一些小卡片,默背、朗读、学写都可以,这对英语或者其他学科一些公式类知识点的记忆非常有效。
4.思维导图法:一图掌握知识结构
适合复习及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学习
思维导图又称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思维地图,是一种用图像式思维进行思考的辅助工具。也是一种将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让我们的思维可视化。
在日常的学习应用中,我们可以先提炼出某块知识的若干个要点,然后再分别对各个要点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以把纷繁零碎的知识点建立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是要点提炼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
5.交叉学习法:科目交叉、难易交叉
适合多科目同时学习
当孩子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即30分钟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其他科目。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容易疲倦,不同科目的切换对大脑也是一种休息。
另外,从大脑的体验上来说,把简单的和困难的学科知识交叉进行复习,也是更为科学有效的办法。
比如做难题已经费了很多脑细胞了,受挫感越积越多,孩子处于崩溃边缘。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先做做描红这样的简单任务,调剂一下。把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穿插进去,等于人为地创造一个个小的山峰,不断创造“峰值”体验,在不断的激励下,孩子处理困难的学习任务就相对容易了。
6.番茄钟学习法:间断式学习更专注
适合需要合理分配时间的学习
如果某个知识的复习大概需要60分钟,你觉得是让孩子投入地一次复习完好,还是复习一段时间再休息、间歇复习好呢?
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的集中复习效果好。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能在20分钟左右,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也要求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您不妨让孩子每次复习2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孩子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7.四象限法:帮孩子抓住重点
适合任务繁重时的学习
在这张图里,我们的所有任务被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了划分,并分成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类任务。
以孩子的考前作业为例。假如今天的作业有:
一张数学测试卷(孩子需完成里面有挑战的奥数题并且老师要求明天上交,属于重要且紧急);
一张语文测试卷(孩子擅长并且老师要求明天上交,属于紧急不重要);
一项本月末举行的机器人大赛的编程任务(孩子的重点学习方向,属于重要但不紧急);
一项问卷填写任务放寒假前交(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
那么,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对上述任务进行分类,并按照重要且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但不紧急、不紧急也不重要的顺序排序并列出计划,然后让孩子依次予以完成,像这个例子中的后两项就可以适当延期。
四象限法不仅简单明了,而且逻辑清晰,非常适合家长指导孩子自己来完成。通过一定时期的练习,孩子就会逐步知道自己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哪里,往哪个方向行动,从哪里开始行动,具备明晰的方向感。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和提示
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学习上经常用到的,涉及到理解、记忆、归纳、时间管理等方方面面。但是,任何方法在使用上都需要灵活不教条,比如“番茄钟”,一般是以20或25分钟为一个学习阶段,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孩子的状态调整时间。另外,计时结束后未必一定要休息,如果孩子在这个时间渐入佳境,进入“心流”状态,自然不必打扰他。
此外,孩子在家的学习少不了父母的支持和陪伴,这里有几个小tips,能让我们在家给到孩子恰当的支持:
1.给孩子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
安静、舒适、独立的学习空间,能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能避免家长的过度干预和代劳。
2.不采取疲劳高压战术
期末往往时间紧、任务重,但比起花费多少时间学习,效率才是更重要的。不要为了完成作业或任务让孩子经常处于精神紧绷状态,牺牲睡眠时间更是得不偿失。
3.利用“峰终定律”让学习更美好;
峰终定律。是由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教授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对于体验的记忆由两个核心因素决定:第一个是体验最高峰的时候(峰值),第二个是结尾时的感受(终值)。在学习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安排复习节奏、难易交替等为孩子创造尽量多的峰值感受,每天的学习也请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最好是在孩子状态好的时候停止,给孩子美好的“峰值”和“终值”体验,孩子就会对学习有更好的感受。
4.利用小工具
此外,一些趁手的小工具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习惯安排上,比如:
便利贴,方便做标记;
计时器,方便时间管理;
电子词典,提高效率;
专注类APP,激励孩子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