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去世后,也要捐献遗体,为国家再做最后一次贡献。”今年6月份,88岁的退休教师吴尚儒很认真地和儿女们交代道。今年12月17日凌晨,吴尚儒因病去世,家人根据他生前意愿,将遗体捐献到青岛大学医学院,吴尚儒成为青岛市第1065位遗体捐赠者。实现遗体捐献,也意味着吴尚儒老师将继续在课堂上“教学生”,成为医学院学生们的“无语良师”,也就是通常说的“大体老师”。
人生告别后将继续“上岗”
12月19日,家人在红十字生命告别厅和吴尚儒作了最后的告别,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吴尚儒的捐献纪念牌送给家人。和家人告别后,吴尚儒将继续他一辈子从事的教育事业,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做一名“无语良师”。
“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爱同事,心中装着所有的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治学严谨,桃李满天下。先生平时勤俭持家,心灵手巧,曾经自己制作了所有的家具。一生爱好花鸟虫鱼,家中四季总有鲜花盛开。”吴尚儒家人在悼念词中介绍。吴尚儒1933年6月出生于莱西市孙受镇,从1957年至1995年,从事教育工作38年。先后在青岛聋哑学校、仙家寨小学、青岛铁中、枣庄薛城铁小,青岛女姑口铁路学校、青岛铁二小工作。
明理修身传承良好家风
“我公公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明理修身,传承着良好的家风,是我们后辈的楷模。”吴尚儒的儿媳孙玉洁告诉记者,吴尚儒的父亲就是一名“老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舍身成仁、忘我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吴尚儒和他的后代。吴尚儒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赓续红色血脉,延续良好家风。
孙玉洁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吴尚儒曾经在外面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400多元钱,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巨款”,他赶紧联系派出所物归原主;遇到贫困病患时,他总是不声不响,默默捐款……吴尚儒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不值一提。低调做人做事,关心他人和社会,成为这个家庭共同的约定。
吴尚儒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和儿媳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婿从事科研工作,4人都受过高等教育,继承了良好家风,其中儿子和儿媳一家也是2020年的全国五好家庭。
受亲家影响作出捐献决定
孙玉洁告诉记者,吴尚儒的亲家公——海洋地质研究所的杨子赓教授,是青岛市第886位遗体捐献者。“可能是受到杨教授的影响,他也作出了捐献的决定。”孙玉洁说,今年6月份,他很认真地把儿女们叫到一起,宣布了以后也要捐献的事情,儿女们得知老人的心愿,都很受感动,也都表示支持。“我们家人对遗体捐献这件事没有什么忌讳,包括我婆婆在内,大家全部赞成这个决定。”孙玉洁说,“当时公公说,人去世后,遗体烧成骨灰就浪费了,捐给医学院能让更多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将来就能培养出更多的好医生,这是他做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美好延续。”
“今天,我们已经分头把公公临终前所安排的事情办理圆满了,希望他安息,并且在另一个‘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孙玉洁说,她的小姑子去了街道办事处,为吴尚儒交上了最后一次党费,这也是他临终前特别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