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正文

青岛科技力量助力神舟十二号“回家”

2021-09-22 09:42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高光时刻”。与有荣焉的是,在“大国工程”探索无垠宇宙的进程中,青岛的科技元素有着实实在在的“参与度”。从飞船发射到顺利返航,青岛理工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中国电科22所、海尔生物医疗、青岛智腾微电子等青岛高校院所和企业为“上九霄”的中国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参与测控、搜索等任务,保证飞船“稳稳”回家

这次返回任务过程复杂,风险环节多、实施难度大。为保证航天员凯旋,地面各系统早已做好周密准备: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用遍布全球的测控设备织就了一张“天罗地网”;喀什测控站、青岛测控站和厦门测控站也以最快的速度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参数装定等前期准备工作。

在飞船“回家”的路途中,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团队博士郭阳告诉记者,在飞船进入大气层之前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该技术可将飞船返回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毫秒内进行“实时翻译”,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姿势,让地面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

中国电科22所研发的设备则打造了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救网络,在飞船返回阶段保障着“东风”主着陆场、战区应急着陆场以及海上应急溅落区。这意味着,在这些区域内,飞船无论在哪里降落都可以被及时、准确地搜寻到。

为了让航天员的“太空之旅”吃得舒服、科研顺利,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冷储箱随飞船升空,可安全、科学、高效地保存太空生理样本,为我国航天医学研究提供天地全程冷链的技术保障;海尔空间站冷储箱则首次随天和号核心舱升空,用于安全存储航天员太空食品。从2011年到2021年,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二号,十年间海尔生物的产品已经“六入太空”,为中国空间科研和空间探索提供了重要保障。

还有一家岛城企业也参与其中——青岛智腾微电子有限公司为火箭装配了涉及压力、温度等要素的变换器,在发射过程中完成了控制和环境参数的测量任务。

青岛参与大国工程成为“常态”

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护航是青岛科技在大国工程中发挥作用的缩影。

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中,青岛科技大学的研究成果协助探测器在着陆段利用光学相机获取火星表面图像,并提取星面陨石坑、山脊、沟壑等特征作为导航陆标,通过跟踪这些特征从而对自己的位置、速度、姿态等进行估计,再结合惯性导航信息更准确地明确位置,从而完成精确着陆。

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着陆伞绳连接技术,则主要作用于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安全着陆这一核心环节。海丽雅集团副总工程师徐连龙介绍,这个过程中,探测器要在7分钟内将时速从每秒5.9公里降到零,减速伞打开的一瞬间和探测器着陆的一瞬间对伞绳的冲击力都非常大。海丽雅的绳索插接技术,可最大限度提高伞绳强度、减少强力损失,成功确保着陆器安全。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青岛企业浦芮斯光电贡献了“磁光开关”,这是嫦娥五号测距测速敏感器中的关键元件之一,相当于嫦娥五号的“眼睛”,在它登上月球和飞离月球时可以感知月球的三维方位和飞行速度。

一项项“大国工程”背后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岛越来越多地参与我国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常态”。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