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青岛教育快讯 > 正文

市教育局2020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2020-12-18 10:59 来源:青岛政务网
分享到:

2020年,市教育局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统筹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工作,全市教育事业保持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在省对市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我市获得优秀等次第一名。

一、多项举措并进,努力打好学校疫情防控攻坚战

(一)全面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同市卫健委等部门指导并制定《应急预案》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校园防控工作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密切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开通免费心理援助热线15条,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平稳有序。

(二)统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积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教育云空间上传各类课程3.3万余节,累计访问次数达1250万人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先后开设网络班会课5万余节,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000余次,全力保障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扎实做好教育关爱特别行动。组织开展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入学政策优待等六项教育关爱特别行动,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出政策送温暖。出台落实民办学校、幼儿园扶持政策,指导1200余家教育培训机构,先后减免社保260万元、税金377万元,为民办培训机构恢复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积极协调职业院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海尔、海信、一汽解放、中车等大企业提供5000多名学生返岗实习。

二、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一)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年底前将全面完成209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任务,普惠园占比将达到90%,普惠率比2015年提高18个百分点,保障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激增的入园需求。

(二)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出台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学前教育联盟办园的指导意见,全市成立65个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其中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组建11个,各区市组建51个,成立了3个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由“名校”引领,跨学段、跨区域的集团化办学全面推开,全市优质园和薄弱普惠性幼儿园联盟办园参与率达到100%,90%的中小学校达到市定高水平现代化学校标准,更多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三)积极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引进、批准设立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西海岸新区杜威实验学校、青岛城阳京华学校、清华启迪学校、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等优质民办学校25所,共吸引社会资金96.6亿元,满足了更多市民对优质、多元教育的需求。

(四)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实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优化提升行动,推进阳光校园建设,引导中小学校特色办学、精致管理、品质立校。加强学校安全专职保安、护校队、护学岗“三支队伍”建设,升级校园门口视频监控系统,全市中小学实现一键式紧急报警,细化落实标准化食堂建设、食堂管理和中小学生营养餐管理三个标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三、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一)持续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平等发展的原则,实行中小学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深化中考改革,普通高中计划录取比例提高到68%,在全省率先开展艺术学业水平测试并纳入中考评价。继续推进综合高中试点,实行普通高中、中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学生有更多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二)不断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持续做好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十个好习惯”,创新开展学生发展“十个一”项目系列活动,研发100多门线上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率先出版推广《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新认定58处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56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丰富了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资源。

(三)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出台义务教育学段实验学校建设方案和“强基计划”实施方案,确定首批34所市级实验学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工作。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比去年大幅提升,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录取人数排名全省第一。春季高考本科达线率比去年提升22个百分点。

(四)全面提升家校育人合力。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继续办好用好“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和“家校合作网”,开办《教子有方》家庭教育访谈节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沟通,推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各类活动参与家长共计近400万人次。

四、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提升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

(一)全面助力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出台助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教育攻坚行动方案,在2所高校设立工业互联网学院、1所高校成立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在中职学校开设工业互联网专业,主办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机器人产教融合推进论坛等6场产学研对接活动,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积极推进,科研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进、人才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出台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发起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与海尔、海信、华为、商汤、清华启迪、科大讯飞、越疆科技等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基础人才培养和教育应用,人工智能课程已覆盖两万余名中小学生。

(二)全面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全面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职业教育科技产业城和中德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国际职教城奠基开工,青岛中德职业教育基地、中德产教融合联盟揭牌成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正式招生运行,全市高职院校达到11所,每年可为青岛输出高素质技能人才7万人。不断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城市和“1+X”证书试点,在全国率先构建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新模式,成功举办2020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暨展览会,为联结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沟通与交流的搭建新的优质平台。

(三)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引进建设。新增北京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签约来青设立科教机构,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揭牌运行,清华大学青岛艺术创新与科学研究院正式启用。新引进高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康复大学筹建工作顺利推进,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即将启用。依托高校重点学科成立智能装备等5个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吸纳政、校、行、企、院所等成员单位数百家,促进了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度进一步增强。

五、厚植为民情怀,努力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一)教育系统党风行风建设持续加强。坚持党建统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力戒浮躁、形式、虚假,力行朴实、扎实、真实”大讨论大改进活动。建成全省首个民办教育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与监管一体通办,有效解决了民办教育监管难、学生家长维权难等问题。出台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教师有偿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全面推行中小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划出红线、亮出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风气和良好教风。教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全市组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225个,拥有全国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2个,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10个,国家教学名师3人、入选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1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53人,义务教育学校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平均交流比例已达60%左右,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教育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扎实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现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年共投入4.5亿元,保障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面助力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全年共拨付平度莱西教育专项资金1.98亿元,用于补助两市教育发展、农村校舍改造和教师培训等,4所高校落户平度、莱西。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256名教师分赴对口支援地区开展支教工作,430余所学校与对口支援地区学校建立922对“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

(三)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破解。组织开展“倾听民意·回应关切·办好教育”主题活动,设立“分管市长直通车”“局长直通车”民声信箱,定期开展家长、校长、局长见面活动,多方征集意见,畅通沟通渠道。2019年“三民”活动中,市教育局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448条,今年以来受理各类政务服务热线、民生在线、市长信箱、局长信箱、政务短信、政务微信等反映问题建议4万余件,全部按期办复。主动回应关切,制定或修改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招生入学、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方面有关制度10个,《问政山东》栏目反映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以及市民集中反映的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对照人民满意标准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市教育仍然面临着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幼儿园优质普惠性学位供给水平仍需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仍然繁重,高中段教育多样特色发展的格局尚未全面筑牢,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育亟待深度融合。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将聚焦三条主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健全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坚持“五育并举”,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突出课程育人、学科育人、特色育人,进一步强化海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品牌,并努力在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形成优势。

二是聚焦公平优质发展目标,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建设好首批市级实验学校,加强特色高中建设,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水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努力提供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是聚焦城市建设主战场,增强服务发展能力。继续加大高校引进建设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好康复大学,推进高校与地方多领域产学研合作,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各项任务落地,不断提升青岛教育国际化水平,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教育新动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