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即墨区将教育扶贫专项工作列入全局重点工作计划,多措并举,持续发力,通过实施“四大工程”,构筑教育精准扶贫风景线,办好有温度有质量的教育。
一是实施入学保障工程,让各学段贫困学生能入园、能上学、能升学。大力发展村公办园,2016年以来新建、改扩建35处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园,新增普惠学位6000余个。实施农村普惠性民办园扶持计划,近三年区财政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扶贫协作,区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培训经费,分层次对全区教师进行培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坚持区不漏校、校不漏班、班不漏人,逐一排查,全面掌握“在籍不在学”学生名单及实际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人一案动态管理。加大特殊群体关爱力度,对残疾儿童实行“一人一案”康复教育,对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确保不因病因残失学。健全高中段学校招生管理体制,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二是实施资助帮扶工程,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贫困学生救助体系。精准识别重点群体,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每年春季、秋季学期对建档立卡贫困教育人口信息比对,精准定位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衔接完成学业,建立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在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对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标注登记,重点关注、全程跟踪,严防辍学。对在职业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学习生活、就业创业全程跟踪、全程指导、全方位帮扶。精准资助全面覆盖,2016年以来,全区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各项国家资助、减免政策全部实现落实到位,累计为家庭贫困学生落实各类助学政策涉及 45986人次,补助资金达4826.197万元;资助义务教育困境儿童3600人次,共计360万元;为考上本科的668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200.4万元;争取寒窗基金35.1万元、“爱基金”27.6万元、“卓峰基金”203.9998万元、一汽解放“航爱基金”16万元。
三是实施农村薄弱学校帮扶工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建设水平,加大乡村学校师资补充力度,2016年以来每年将75%新招聘教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农村学校新岗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制度,将新招聘教师到城区学校定岗培训1年,按1:1置换城区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持续开展农村支教工作,近三年共派遣支教教师324名,进一步优化了城乡师资配备水平。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完善乡村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分学科按照每人不少于5天40学时的培训标准,到2020年对全区乡村教师轮训一遍。在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中实行乡村教师名额单列,在名额分配上向农村偏远中心校倾斜。严格落实并逐步提高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自2016至2019年,共为全区近4330名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5681万元。2019年开始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为偏远乡镇教师发放了交通补贴,每年每人按照300元的标准落实免费体检政策,评先选优、职称评聘优先向农村倾斜。扎实开展协作体教研,组织城区学校与所有乡村薄弱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率达到100%。
四是实施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工程,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用心做好与贵州紫云自治县、陇南市文县、菏泽鄄城县教育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2016-2019年,共向贵州紫云、甘肃文县、菏泽鄄城分别派遣了18名、9名、25名支教教师,另有2名教师分别远赴新疆和西藏。开展“组团式”帮扶,选派骨干教师赴当地送教示范,及时送达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通过协商沟通,采取组团来即培训的方式,由受援地选派干部教师来即墨挂职学习。2016-2019年,每年都通过各种方式为三县受援地分别培训干部教师150人次以上。开展学段对口结对帮扶,全区4处局属幼儿园、9处镇街中心幼儿园与菏泽市鄄城县、贵州省紫云县、甘肃省文县贫困地区的15处幼儿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并按照协议深入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与紫云县138所学校结为帮扶学校,与文县15所学校结为帮扶学校,并签订帮扶协议。2016年以来,共对紫云县、文县援助帮扶资金分别为54万、20万,用于学校食堂餐桌、困难学生资助、教师周转房、学校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