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 青岛教育快讯 > 正文

德宝归巢秀出明德范儿!久违了,我亲爱的学校!

2020-11-02 14:40 作者:王淼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讯(记者  王淼)当迁徙的鸟儿终于顺利归巢,当远行的游子踏上家乡的故土,当离家的孩子再次回到母亲的怀抱,正如今天青岛德县路小学的全体师生一样,他们满怀着激动与兴奋,走进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11月2日,青岛德县路小学历经10个月的改造修缮已全部竣工,以崭新的面貌正式向大家宣布:我,回来了,我亲爱的老师和孩子们,回来了!

德小焕新颜,绝美!

“快看!我们的饮水设备升级了!”“教室换了新桌椅,灯也柔和了呢。”“厕所变大了!开心!”“教学楼简直绝美!”一声声惊呼,一句句赞叹,一张张笑脸,让沉寂已久的德小校园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兴奋地观赏着新校园的容颜,彼此交流讨论着她的变化。六年级的学生郑涵告诉记者,马上就要毕业了,修缮后的学校让她更加难以割舍,校园里的丁香树映衬着新修的塑胶跑道,有种不真实的幸福感和淡淡的离愁别绪。一年级的小萌新们则对崭新的校园充满了好奇,一年级二班的王青源一连用三个“太漂亮了”来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喜爱。

德县路小学宫君校长介绍说,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全力保护原有历史建筑为基础原则,学校从今年1月份开始,从安全、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整体的改造修缮。

学校外部墙体进行加固,内部装修达到抗震8级标准,连廊、窗户整体提升加强了安全防护。高质量的塑胶跑道,优质的课桌椅和护眼灯以及升级的饮水设备和厕所改造,都为学生打造了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新教学楼以砖红色和淡黄色相辉映,并分别以校训“明德”“砺学”“博艺”“致远”命名,更体现了这所120年文化名校的历史底蕴,充分彰显了环境育人的明德风韵。

秀出明德范,力赞!

值此新校回迁之际,学校特别提出了本学期的12字育人目标:“优品行”意为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公约;“筑梦想”代表远大理想,砺学、博艺;“明德范”希望孩子们争做学习标兵,礼仪标兵;“靓家园”表示好的卫生习惯、劳动意识。

在学校入门处的欢迎展板上,孩子们纷纷驻足写下对于自己和新校园的祝福与寄语,他们有的把愿望围成心形,有的将祝福贴在“丁香树“上,还有的高高跃起想要“拔得头筹”。“孩子们的想法特别可爱,天马行空,这方面我们不做任何限制,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大队辅导员徐老师笑着说道。

校园中再次响起了嘹亮的校训,操场上再次飘荡开了愉快的校歌。在回校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上,德宝们个个卯足了劲,大大地秀出了一把“明德范儿”:从致敬抗疫英雄到诗词古韵风华,从《望岳》的豪情壮志到《出塞》的家国情怀,四年级四班的同学们以深情的朗诵和激情的鼓点,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大队委的同学们高举队旗,从学习、劳动、体育、礼仪四个方面,分别发出校园倡议,以回归新校园为契机,鼓励大家明德明礼,争做优秀德小人。

家校齐聚力,感恩!

提到这次新校回迁,德县路小学宫君校长感触特别深:“我们仅仅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全部整理打包并完成了搬迁工作,真正创造了德县激情、德县速度、德县精神!”

宫校长告诉记者,短时间的迅速搬家凝聚了学校领导老师的心血和付出,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也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自愿协助。周末的夜晚,当老师们还在为今日迎接孩子们返校做细致准备时,很多家长自发来到学校,主动帮忙,携手相助,这份家校协作精神,令人动容。

一次改造修缮背后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一次迅速搬迁体现了家校聚力的强大推动与优质团队的团结协作。每一间窗明几净的教室都凝结着老师的汗水、家长的期望,每一张活泼生动的笑脸都代表着有范儿的明德精神和传承120年的教育梦想。

久违了,我亲爱的德县路小学,会更好,让我们共同期待辉煌灿烂的明天!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