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项目”是我市2020年10件民生实事之一,为助力项目推进,9月29日上午,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专题视察。市政协副主席刘明娟,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主任耿敏群参加视察。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市教学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张宝良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陪同视察。
视察组一行首先到市第二实验小学,实地视察集团化办学进展情况。座谈会上,张宝良汇报了我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项目进展情况,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刘炳喜汇报了工作开展情况,委员们围绕深化校际合作、突出办学特色、推进师资力量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视察组充分肯定了我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工作取得的成效,对教育集团内部师资交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表示赞赏。同时指出,集团化办学是我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在总结前期集团化办学探索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方法创新,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切实推动我市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集团化办学:“三融一生”
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集团化办学是落实市委市政府“1133”工作体系和“全面攻坚年”部署的具体举措。2019年,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出台《平度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推行以来,集团内学校实现了“共赢”,特别是薄弱学校,在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
机制相融: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
制定《教育集团章程》,切实做到制度先行、有章可循,构筑一体化管理模式。《方案》,全市教体系统先行推进紧凑型集团化办学模式,教育集团成立理事会,实行理事长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集团内人、财、物、事由集团理事长统筹调配、统一管理。集团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文化重建等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同进等一体化办学模式,打破校域壁垒和地域限制,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快速发展。
师资相融:由“输血”蜕变为“造血”
集团内学校之间建立教师、干部的交流和轮岗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现教师队伍的有序流动,每年流动一般不得低于10%。龙头学校输出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成员学校。各教育集团内部,龙头学校分别有计划地从成员学校遴选优秀后备干部到龙头学校挂职锻炼、顶岗工作,成员学校邀请龙头学校名师到成员学校授课,从而实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深度共享。9月份新学期开学,各教育集团内部交流干部教师人数达到66人,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化相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集团内,各成员校积极学习汲取龙头学校的文化涵养和办学特色,在坚持统一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成员校的变化遍地开花。学校从文明礼仪、环境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学风。龙头学校主动搭建教育成长平台,建设远程同步互动课堂,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也同样享受智慧教育资源,实现了课堂零距离。开展信息化素养培训、常态化信息网络教研,实现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
资源再生:
以督导为保障,拓展资源增量
在确保集团“软实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制定督导评估,加强对集团办学情况的定期监测和综合评估,并以适当方式引入社会的评价和监督,将帮助和扶持成员学校迅速提升“软实力”作为对龙头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教育集团组建后运行周期原则上是3年,3年内龙头学校通过输出管理、师资、教学教研、文化等优质资源提高成员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和社会声誉。若成员学校获得社会认可,鼓励其在一定条件下脱离集团,利用其品牌(或特色)和优质教育资源组建新的教育集团,持续拓展优质学校资源增量。
合作、共享、共赢。目前,教育集团内紧凑型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研、一体化集备”已成为常态,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成员学校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文化建设等都有了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部分原先到城区民办学校上学的学生又回到当地学校上学。目前平度市已成立了9个教育集团,覆盖28所学校,覆盖率达20%,并将在今后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