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家风,让人受益,催人奋进;好的家教故事、好的教子方法、好的言传身教,让人学习,给人启迪。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美好家庭,讲好家教故事,展现家长智慧,助力家校共育,青岛市教育局特别推出“家教好故事”系列专题,每周不定期选出若干篇家教好故事优秀文章,供大家学习分享。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青岛59中初三12班学生闫嘉怡家长 闫军
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1周年纪念日,听着“075型两栖攻击舰二号舰下水”的新闻报道,我和女儿闫嘉怡神情庄重地端详着“刘华清将军踮起脚尖仔细观察美军舰载直升机”的照片,眼里噙满泪花。这是我们父女俩亲子互学的日常剪影。
智慧源自祖传秘方
说起“祖传秘方”,就要从我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说起。我出生在一个钢铁工人家庭,父亲是退伍军人,父母是中共党员,又是单位的劳动模范。父辈文化程度不高,没有高深的教子理论,没有雄厚的教育资本,只有爱党爱国的热情、勤俭持家的理念和默默奉献的行动。正是这种身体力行的榜样力量,父辈忠诚、质朴、勤奋的基因深深烙印在我的血液里。受家庭熏陶,我从小就向往绿色军营,渴望用青春和热血报效祖国。我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军校,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官。在部队工作期间,我坚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叫响“看我的、跟我来”,带出了一支响当当的过硬队伍,被原济南军区司令部评为优秀党委书记。结合带兵方法、从军经历、父辈经验和书本理论,我摸索出了独具自己家庭特色的教子理论,那就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智慧就是共同成长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我非常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坚持与孩子共同成长。
(一)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我坚持早睡早起。坚决不吸烟,打了19年的电子游戏戒了,喝了16年的酒也戒了。为了营造勤奋好学的家庭氛围,我主动负责女儿所在班级订阅号的编辑工作,每天坐在孩子身边读书、看报、写文章。孩子上初中的这三年,我撰稿375篇,是全校史上最高产的订阅号作者。女儿在我的影响下,也自觉抵制手机和游戏的诱惑,始终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
(二)要求孩子做的,自己首先做好。我要求女儿关心集体,自己带头热心公共事业,被聘为青岛市“教子有方”优秀父母巡讲团成员,担任市南区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讲师,并当选学校家委会主任。我加入青岛笑姐志愿者公益发展中心党支部,女儿是青岛华强慈善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我们父女俩义卖报纸、慰问敬老院、慰问儿童福利院、关爱“春雨少年”、救助弱势群体,携手同行奉献爱心。
(三)孩子喜欢的才艺,父女一起练习一起成长。女儿喜欢模特表演,我毫无舞台经验,但也勇敢地与女儿一起粉墨登场,参加模特比赛,首次参赛就夺得青岛市新丝路亲子模特大赛的金奖。女儿喜欢主持和表演,我就和女儿一起排练、参赛。父女俩获得青岛市《父母课堂》伴我行教子征文活动一等奖、青岛市家庭亲子科普赛“世园入场式”一等奖、“守望.静听花开”市南区青少年绘本原创征集及亲子绘本剧大赛金奖,成为最强父女搭档。
智慧教子结出硕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女俩共同成长,结出累累硕果。女儿闫嘉怡担任学校学生会主席,被评为市区两级优秀学生干部,当选青岛市“新时代好少年”。她是全国唯一一位连续两次获得“慧聚海洋.声动青春——我是海洋科学演说家”全国一等奖的选手。在第十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聘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为一等课题。获得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活动预选一等奖。在全省开展的“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中,被评为“小明星”;获得山东省“爱书人杯”中小学生百家讲坛一等奖。获得青岛市“和润家风”中华经典美术诵读大赛一等奖;在首届《青岛市中小学生“我为家乡推介”微视频大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和最佳表演奖;在青岛市“小小百家讲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青岛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在市南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系列竞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在市南区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市南区英语周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我荣获青岛市第四届“教子有方”十大优秀父亲称号;被聘为市南区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讲师和青岛市“教子有方”优秀父母巡讲团成员;作品《当父亲,也是一项事业》被评为青岛市“百个好家教故事”。
我的家庭被评为青岛市“最美家庭”和市南区“幸福家庭”。一家人共同谱写了亲子相伴共成长的温馨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