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年年底,全国高校恢复招生。
一九七八年四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九月,教育部发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推动教育行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由此,学校工作逐渐步入正常轨道。
七十年末到八十年代中期,学校各项工作处于恢复、建设阶段。文革前的一些规章制度被重新启用,又依据当时的需要,陆续制定出新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一九八一年,制定了《青岛三中各处室、教师、班主任工作要求》,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启程。此后,又出台了下列制度:
1.《学期评分校准》(1981.4)
2.《教师的职责和要求》(1982)
3.《青岛三中关于文明礼貌的几项规定》(1982)
4.《青岛三中文明礼貌班评比条件和评比方法》(1982)
5.《青岛三中教工出勤奖励施行意见》(1982)
6.《学生考勤规定》(1982)
7.《青岛三中课内、课外活动的几项要求》(1982)
8.《青岛三中卫生清扫要求、检查评比、奖惩制度》(1982)
9.《青岛三中公物管理暂行规定》(1982)
一九八二年,是三中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除上述制度外,这一年学校还重新修订了《教学常规》,制定《规范化训练标准》、《教师考核制度》,并确立了校训:文明、勤奋、健康、团结。
同时,健全了行政办公会制度、教代会制度、财务制度。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积极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和五年内创全市一流学校的奋斗目标。
一九八四年,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面考核的意见》、《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考核细则》,据此,学校制定《关于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的意见》,《意见》采用量化标准做为考核的依据,标志着学校管理工作迈向了科学化和规范的道路。
一九八五年,学校又出台了《干部、教职员工职责量化规定》和《青岛三中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这是学校实施量化管理的进一步延伸。
一九八三,一九八四、一九八五,连续三年我校被评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全体教职工在学校礼堂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这一时期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一九七八年下半年起,学校集中力量,对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冤假错案逐一复查,悉数平反。将部分被“左”的思想认定“不宜从事教育职业”而调离教学岗位的中老年教师解放出来,使之重登课堂。对文革时期不合理的高初中教师结构进行了调整。
十年文革造成了教师编制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的局面。为适应教学要求,尤其为配备更加坚实的高考辅导队伍,自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六年间,学校从外地及本市其他学校先后引进了近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并把文革期间因故调离的“老三中”李国铎等几位教师商调回校。山东省首批特级教师之一的吕良钦即在此时引入我校。
一九七八年起,学校创造条件送学历不达标的青年教师入青岛教师进修学院、青岛教育学院、青岛师专等高校学习,补足学历;暂无机会外出进修者,由校内老教师进行系统文化补课,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持续两年。
自高考恢复至八十年代中期,三中高考成绩呈稳定上升之态势。每年都有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继一九八0届高二·1班姜岩松考入北京大学的物理系后,李炯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李晓杰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康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邹波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因一九八0年高考成绩突出,我校被指定在当年全市高考总结会上作经验介绍。
一九八二年,25人考取大学,其中13人被重点大学录取。
一九八三年,实验楼建成启用。
一九八四年,体育课实施改革。男女生分开上课,依据男女不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一九八五年,又在全市首先实行学生着运动装上体育课。
一九八五年,学校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教育制度》。
同年,我校被确定为青岛市市区要首先办好的六所中学之一。
八十年代后半期起,三中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一九八五年——一九八六年,刘永方任三中校长。
一九八六年,我校被确定为青岛市具有向重点高等院校免试保送毕业生资格的重点中学。一九八七年,向山东大学输送了第一个保送生,其后逐年增加,一九九四年达到高峰,当年向不同重点高校保送了19名学生,在市区居二中、九中之后的第三名。
一九八六——一九八九,万瑞汶任校长。
当年学校被评委青岛教育局系统文明单位。
一九八七年,三十一名学生考取高校本科,形成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一个高峰。我校制定的高三“十段顺序复习法”在全市高考总结会上作了交流。
这一年,学校制定了为试用期的新教师聘请指导教师的制度,规定每年秋季举行一次拜师会,一老带一新,从理解分析教材、书写备课笔记、课堂讲课等方面对新人进行指导,助其尽快承担起教学任务。此制度一直延用至今。
同年,学校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
十一月,中共十三大召开,学校部署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交流总结,制定《青岛三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意见》。
是年,国家推行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育理论,“目标教学”开始推行。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目标教学”理论,规定初高中各年级学生作业均采用局教研究室编写的《目标教学练习》,学校统一印制教案书写本,规定教案的内容为“教学目标”“目标达成方法”“目标达成过程”。此项要求直至二00五年。
十一月十一日,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中学端正办学思想的基本要求”的意见》,学校取消了重点班,核定每班人数不超过56人,严格执行作息制度,并建立了检查制度。
学校被评为一九八七年度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
一九八八年,青岛市教师职称评审启动,李骥、李国铎等32名教师被评委中学高级教师,刘雪英等51名教师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
七月,接市教育局《关于试行“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学校制定《青岛三中班主任工作意见》,贯彻市局《通知》精神。
这一年高考我校考取本、专科共72人,其中邹鸿波(上海交大)、纪红波(山东大学)等六人考入重点大学。
十月,学校制定《青岛三中关于实行工作量制及联教计奖的试行意见》
同年,获评一九八八年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
一九八九年三月,学校公布《青岛三中教导主任工作职责》《青岛三中德育主任工作职责》,以明确处室负责人的职责。
四月,北京发生学运并迅速影响全国,我校学生未受波及。六月四日后,事件平息,学校如常。至年底,全体教工每周半天学习中央关于“六四”的文件,人民日报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暴乱》及中央领导人,中宣部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讲话、文件。
此后学校出台《关于加强学生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后经不断完善,延用至今。
一九八九年高考考取本科17人,专科13人。
九月,学校出台《青岛三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奖励办法》。稍后又制定《青岛三中关于设立教成果奖的暂行规定》《青岛三中关于加强高中教学的意见》。
同年,校长负责制在我校试点。
同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十二月,组织30岁以下青年教师举行教案、语言、板书三项基本功大赛。
是年下学期,洪长屏任校长,任期至一九九七年一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受上一年度政治事件的影响,学校工作适度地向政治教育作了倾斜:以十三届四、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两本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搞好勤工俭学,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提出要优化德育环境,重视课外阵地,德育处、团委、少先队、学生会应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阅报栏、黑板报、有线广播、读书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优化校内德育环境,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用两周时间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必须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另用两周时间分别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此时,“素质教育”的提法已经出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在启动阶段。学校适时地作出部署:
各学科都要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质量。端正教育思想,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减少重复的作业,禁止滥发各种参考材料。纠正重理轻文的倾向,重视音、体、美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发展个性,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多方面的需要。
一九九0年,学校发出敦促教师三年内实现学历达标的通知并制定培训计划,同时经请示教育局同意,学校派人去山师大、曲师大直接招聘本科毕业生来校工作。
一九九0年高考考取本科28人,专科17人。
这年,受省教委委托,我校进行《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试验》。
一九九一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颁发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初稿)的通知》,学校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开展此项活动,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
围绕素质教育,学校强调了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成立了劳动技术教育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校长负责,责成逐步建立劳动技术课管理制度,促进劳动技术课的制度化、规范化。准备筹建劳动技术课教研组,教研组由各科有关专业教师组成。提出研究课题,学习有关理论,探讨劳动技术课的规律,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要逐步建立劳技课教室,结合第二课堂拓宽劳技课渠道,建立劳动技术教育档案,实行目标管理。
此外,学校着力推进艺术教育,致力于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以推动艺术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初中开设艺术必修课,高中开设艺术选修课,并列入期末考察科目。
本年度对听课、评课作出了制度性规定:
校级干部每学期54节,中层干部及教研组长每学期36节,工作未满3年的青年教师每学期45节,其他教师每学期18节,后虽数字时有增减,但制度一直延用至今。
这一年,青岛市教委“初中升高中进行体育考试”的规划在我校开始试点。
本年我校受省、市教委托,继续承担《全国九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的试验任务。
一九九一年高考考取本科28人,专科17人。
一九九二年上学期,学校收到市督导室发出的《关于青岛三中教育教学工作督导报告》。报告肯定了学校的工作:“重视了德育工作,加强了教学管理,效果明显。重视了德育队伍建设,校办工厂经营较好,信誉较好。”
一九九二年三月邓小平南巡,《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第二次高潮。
一九九二,一九九三两年,学校工作以“南巡”讲话为指导,体现着更加开放的精神,一九九二年工作计划提出:“要培养突出人才,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大胆启用优秀青年教师到高中任教。”并首次对中、高考提出量化指标:九三届高考达线人数多于前两年,中考成绩沧口区第一,全市保五争四,而九三年本科录取47人,证明上述指标是在对实际情况有着现实而清醒的估计基础上提出的。
九二年六月,制定《文明组(处室)评比条件》。
十一月,召开“目标教学研讨会”。
本年度高考本科录取22人,刘涛入复旦大学,张晨宏入华东师范大学,王海燕、张龙入中国科技大学,刘艳艳入海洋大学,王宜宁入天津大学。
学生刘海明在山东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
是年,根据“盖普计划”英语教师齐宏赴英国参加文化技术交流。
是年,完成省市教委委托的《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试验任务。
一九九三年一月,学校出台《关于设立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若干规定》。《规定》确定设立高考成果奖、中考成果奖、学科竞赛辅导奖、教师优秀课奖、教育、教学论文和学生作品辅导奖五类奖项。并对获奖资格和奖励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与此前实施的奖励办法相比,此次的“奖励”力度明显加大。
同月颁布《青岛三中关于深化人事工资改革的暂行规定》。本规定的实质是推行工作量制,并实施联教计奖。对职务工作量、活动工作量(指承担辅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工作)、学生超额班级的任课教师、代课老师等制定了具体奖励标准。
是年,间断了五年的职称评定工作重新启动,朱廷先等12名教师评为高级教师,黄青萍等26名教师评为一级教师。此后,职称评定工作进入常规化。
九月,制定《青岛三中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意见》,并确定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的班级、时间。
十月,建立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并举行青年教师拜师会。
十一月,举行“青岛三中青年教师评比课表彰大会”。
在本年度全国物理竞赛中学生徐可获山东赛区一等奖;在山东省英易达杯中学生英语竞赛中王希涛和李锋分别获高、初中组一等奖。
是年高考47人考入本科,是该届高一入学时优生的两倍,考入大、中专以上的202人,升学率达到81.12%。其中张骁考入清华大学,杨越考入人民大学,刘海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郭晓静、卢春颖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孙瑾考入山东大学,王晓秀考入青岛海洋大学,隋永清考入华东师范大学。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后,“素质教育”的呼声日高。一九九四年初,上级下发上海市建平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四月,学校召开了第一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研讨会”,并制定出《青岛三中关于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施细则》。
这次会议,青岛经济台和市教委主办的《青岛教育信息》都作了较详细的报道。在全市学年总结会上,教委钟觉民副主任向大会特别介绍这次研讨会的情况。
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经济体制也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上商潮涌动,对学校形成了一定冲击。有人提出校长要一手抓创收,一手抓教学,一度动摇了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明确指出“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其他工作都必须服从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并重新修订一九八六年制定的《教学常规》,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力度。
为加快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伐,学校开始受理“特色学科教研组”的申报材料,组织考核第一批“特色教研组”,争取翌年挂牌。同时组织学生展开“人才标准”的讨论,取得“衡量人才的标准不能仅限于能否考上大学,学生日后服务于社会的是自己的特长”之共识。
九月,召开首届“奖学金颁奖会”,获奖学生44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
九四届毕业生入学时优生仅有14人,高考本科达线44人,创我校高考升学率的历史记录。高三·4班学生孟会健在全国高考物理学科考试中取得满分150分的成绩。
根据市教委的部署,青岛三中一九九五年三月开始进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即“四制”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明确每个教职工的责、权、利,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引入竞争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五月,公布《关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共22条,对学校的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岗位职责、聘任方法、绩效工资的发放与计算方法、长期病休人员的处理、辞退制度等皆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此后,又连续出台《青岛三中关于深化学校内部职员、工人、下岗教师管理改革实施意见》、《青岛三中职员、工人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职责、绩效工资一览表》、《青岛三中任课教师考核细则》等八个文件,对《方案》的未尽内容作出补充。
“四制”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的改革。这是四制改革的主要部分,涉及面最大,难点亦多,共进行三个多月。
二.以职员、工人、下岗教师为主体。用时一个月。
三.以中层干部为主体。打破论资排辈、以职称录用的习惯,体现唯才是用,不拘一格的用人精神,用时一个月。
四.善后阶段。主要是对改革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如对下岗教师,年龄偏大、教龄较长者安排一学期的教学调研员,作为退休、退养前的过渡;本人要求进入非教学岗位的,按一定程序另外安排工作,但不享受原岗位待遇;本人要求调离三中的,学校准予调动,提供方便。
九月,学校收到市教委《关于同意青岛三中实施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重点抓好教职工的聘任工作,在学校内部形成竞争淘汰机制,实现人才优化配置,并做好富余人员的安置。绩效工资的发放要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在学校内部形成激励机制。”
九月八日,在沧口宾馆举行五十年校庆。六六届初三·4班校友在校园植树立石以为纪念。
同月,学校举行“实施素质教育誓师大会”,以初一为试点年级,提出实行素质教育的承诺。
一九九五年高三毕业班减少到5个,高考中考取本科50人。
这一年,学校党支部改称党总支。
一九九六年,学校的总体工作任务是继续推行“四制”改革,深化素质教育,贯彻《青岛市中小学依法治校规程》,完善学校办学水平的评导制度。
三月,举办体现素质教育的“青岛三中师生寒假书画展”。《青岛日报》、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做了新闻报道。
六月,市教研科所批准我校市级重点研究课题《学生素质发展的测量与评估》。课题负责人为总支书记韩长凯。该课题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经市教科所验收通过而结题。
九月,学校举行初一年级班主任三年目标签字仪式,《青岛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素质教育承诺好》。
十月十二日,召开“青岛三中‘四制’改革一周年纪念大会”。会议对改革一年来的收效作出评估:
1.新体制强化了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从根本上杜绝了停课、缺课现象。
2.新体制进一步明确了二线为一线服务的关系。改革后,二线服务质量如何不再由领导决定,而由一线教师评判,这就从制度上确立了双方的角色及关系。
3.新体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会议认为:“‘四制’改革一年来,我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九六年高考考取本科64人(首次突破50人大关),是当年优秀生的2.6倍。录取率达67.64%。(其中高三·1班刘强考入清华大学)”
稍后,学校出台《关于开展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草案),强调进一步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对选修课、活动课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研讨了实施素质教育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是年,学校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
是年,我校因故被取消保送资格。次年无保送生。
一九九七年一月,王文生任校长。
本年度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继续实施目标教学,深化素质教育,巩固“四制”改革成果。
春,副市长马论业、教委主任陈显青来校视察工作。
三月,学校制定《青岛三中学生素质教育目标测量评估方案》,该方案旨在以量化的方式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是经六年摸索而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四月,颁布《青岛三中分层目标教学,减轻学负担的决定》。
同月,学校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确定了40余个科研课题,供教师研究、申报。
同月,青岛市中学拟实施高、初中分离,我校被定为高中学校。初中教师逐年分流,三年内完成分离。
是年,高一扩招至8个班,初一压缩为4个班,为次年停止初中招生之过渡。
九月,制定《青岛三中校长三年责任目标》。
十一月,向市教委提交《申报委级文明单位的报告》。
一九九七年高考71人考取本科,高三·4班王孔胜考入清华大学。
十二月,出台《青岛三中关于中、高考奖励规定》,同时废除了此前的奖励制度。新“规定”的特点是“初中除抓好基础教育外,强调A卷及格率和C卷平均分;高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重视本科达线生数量和升学率”。终止了“有突破给重奖”的做法。
一九九八年,高、初中实行分离,从此,我校不再招收初中生。
五月,学校开展“评教评学” 调查,发放“学生家长调查表”1000份,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查。
七月,于伟、王惠君等第一批初中教师分流,高一招收10个班,623人。
同月,出台《青岛三中发展规划》本规划的中心概况为“一个目标,二个特色,三支队伍,四制改革,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八月,根据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计划,对本年度上半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进行总结,形成《青岛三中素质教育98年上半年考核评估自查报告》。
十二月,青岛三中第三届教工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通过《青岛三中关于住房公配的实施意见》,对九七年底教委调整住房后空出来的房子进行分配。
根据“盖普计划”,英语教师郝建梅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去英国进修、讲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
本年度考取本科98人,郑伟(中国科技大学)、武剑飞(同济大学)等20余人考入211大学。
是年三中的委级精神文明单位恢复,教委亦恢复了三中向重点高校保送学生的资格。
同年制定新校训:品优、学高、行美、体健。
新校风:文明、勤奋、健康、创新。
校训刻石原字为我校初二学生李慧书写。
一九九九年春,市教委主任陈显青陪同副市长马论业来校审议三中长期发展规划。校长王文生、总支书记韩长凯作汇报。
四月,市教委基建处来校就市政协委员李禅兆提交的《关于翻建三中校舍的提案》进行面复。
六月,根据《青岛市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课学分制的意见》,结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做了题为《青岛三中关于贯彻实施选修课学分制的基本情况》的总结,并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做了调整,每班每周安排两节选修课。
九月四日,学校举行“青岛三中素质教育开放日活动”。请数十位家长委员会代表进入课堂听课,并发放《素质教育开放日家长听课意见反馈表》,让听课家长为教师授课和学校其他工作评估打分。其后又在学生中进行了同样的工作。
同月,在市区普通中学素质教育年度目标考核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十二月十六日,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学校出台《青岛三中关于奖学金发放办法》(讨论稿)。
十二月二十八日,学校接到《山东省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结果通知书》,学校各项工作均达优秀等级,成为市级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
同月,经考核,青岛三中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到三级标准,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颁予证书。
一九九九年高考录取本科102人,李哲(中科大)
等,考入211大学。
是年,我校被山东省体育局、山东教育厅定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至此,青岛三中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建国后50年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