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教育频道> 2013魅力教师> 第十六期> 学校热点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文化立校 素质立身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来源: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 2014-05-26 11:03:51

    

    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凝聚力量的基础,是学校长远发展的精神资源。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努力以物质环境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精神引领为核心,沉淀崇“和”管理文化,丰实尚“礼”育人文化,创新尚“思”教学文化,彰显“国学滋养心灵 科学引领成长”的办学文化品牌。

    一、沉淀崇“和”管理文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和谐,含协调、融洽、合作之义。我校以崇“和”为核心的管理文化旨在引导教师平和做人、和气待人、合作共赢,形成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

    1.和衷共济,以共同的愿景凝聚人心、汇聚人力。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每一位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学校定期举行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青年教师成长交流会、班主任工作论坛、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在交流与反思中让每位教师都能有自己的发展期待,发展定位,发展愿景,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管理特色,促使老师们在目标追求过程中感受职业的幸福。

    2.和谐共进,以团队的发展实现教师的合作共赢。学校注重加强团队建设,在评价、评优、各类活动中,强化集体意识和权重,引领教师和谐共进。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学研共同体,扎扎实实开展教研集备活动;注重同一年级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横向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学校通过党员、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形成人人争先、事事创优的良好态势。学校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班,每周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立了博士顾问团,通过青大九位学科发展顾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和”为核心的管理文化渗透到了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

    3.和善包容,以融洽的人际关系取得教育实效。教师只有心平气和,进入课堂之时才会给学生更多地关注,才会创造出有生命力的课堂。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倡导树立“三种形象”、开展“三项活动”。即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师益友”形象,在家长面前树立“诚信公正”形象,在社会上树立“文明儒雅”的形象,展示出附中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平和包容的人格魅力。开展“微笑在校园”、 “关爱到家庭”,“读书成习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得以融合,情感得以升华,步调得以统一,合力得以张显。

    二、丰实尚“礼”育人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礼”,外显为讲究礼仪,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内在是有涵养,有自信,气质儒雅。

    1.彬彬有礼,然后君子

    学校把国学精髓作为学校文化追求,积极构建以“礼”为核心的育人文化,奠定学生的伦理道德根基。组织开展“明礼教育”、“自信教育”和“儒雅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君子风范淑女气质为目标,开展“君子五项行动”活动。(即:礼仪文明做君子;孝亲敬老做君子;自信刚毅做君子;爱我校园做君子;传承国学做君子。)学校全方位多角度加强“礼”文化的渗透,利用主题班会、“月度人物”、成长阶梯等宣传平台,引领学生争做“知礼明义自信儒雅”的附中人。

    2.大气者,方能成就大器

    有人说,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的一点是他想要成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因此,立志教育非常重要。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国学课、升旗仪式、主题校班会、外出参观、名师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自信心理。组织学生、家长参观青岛大学场馆、聆听教授讲座、参与大学艺术活动,甚至到大学餐厅就餐,让学生感受大学生活,培植自己的大学梦。

    开展“国学四个一”活动,即一天一次国学诵读,一周一次国学经典赏析,一月一次国学文化讲座,一年一次国学活动展示。确立国学课题,编写了5册国学教材,开设国学课程,打造国学文化。

    开展“相约周四”活动,每周青大博士给学生开设讲座,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每周四下午我们还组织读书交流会、研究性学习展示,学生艺术作品展、社会实践成果展……,校园处处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

    开展“周六健步行”活动,编写了《游学青岛》教材,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拓宽了视野。

    3.细节成就优秀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习惯—美德—美好人生”,这个链条揭示出幸福人生的奥秘之所在。

    学校提出“习惯育人”的教育思想,采取“大处着眼,小事着手”的育人策略,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切实实地把一切小事都和培养教育学生联系起来。

    从“大处着眼”就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眼于奠定学生一生发展的品质和行为基础,最终期望学生成就大德、大志、大行、大业。所谓“小处着手”,就是避免德育目标过大过高.脱离实际。在德育实践中我们坚持从小处入手,从身边事起,持之以恒,力求实效。

    三、创新尚“思”教学文化,培养有思想的人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思想的人,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

    1.课题研究,引领“思”文化建设。学校立足课堂,以“学导评练 思为核心”教学策略研究为先导,来引领“思”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文化建设。2011年,学校成功立项山东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构建以“思”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文化——“学导评练 思为核心”教学策略研究》,以各学科组为子课题组,请青大博士团学科发展顾问参与研究并对课题研究进行具体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及时总结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各年级中实施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2.课程建设,夯实“思”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我校的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国学》、《开启智慧的钥匙》、《游学青岛——健步行》《乒乓球》《阅读与写字》及二十五门选修课程。

    学校选修课程的开发始终紧扣三个方面:一是必须符合课程要求规范开发;二是必须具备学科特色;三是突出以“思”为核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学年,学校又对国学课程进行了二次开发,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孝、勇、和”等美德入手,为同学们展示国学文化的精髓;通过“月、风、雨、雪”等话题的自主探究,让同学们感受国学文化的韵味;同时,内容上还涉及到音乐、管理、历史、生活等专题探讨。二次开发的国学教材创造性的整合各种形式的国学经典内容,突出国学内涵精髓,让厚重的国学思想启迪学生的成长。

    3.课堂实践,推动“思”文化发展。学校始终立足课堂,通过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的研讨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要求老师在教研集备活动中,关注学情分析,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撰写导学案、做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研究。上半年省化学高端备课在我校进行,程岩老师的展示课得到各地教研员的一致赞许,省化学教研员卢巍老师进行了具体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自主权,多给学生一点选择权,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课堂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的变革。要让学生有思想,教师必须首先有思想。所以,我校教学文化构建的同时,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原本骨干不足,缺少名师的教师群体,在学校引领、骨干示范、整体提升的环境中,迸发出强大的工作热情,团结合作、敬业奉献,成为教师工作的主旋律,学习研究,反思改变,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话题。于是,教师变了,课堂变了,学生变了,学校也变了。近两年,学校成功创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被评为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北区十佳师德示范单位、市北区教育管理先进单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三年普高达线率超过50%,直升录取率超过70%。学校影响力不断提升。

    有人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生命的尽头是精神,教育的尽头是文化。教育的精神只有通过文化来渗透,才更具有凝聚力和执行力。文化,对一个学校理念支撑起着魂的作用。

    我们欣赏这个观点,并愿意继续实践这种理念。

-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