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教育频道> 留学直通车> 留学资讯 > 正文

如何吸引留学人才回国?66.7%海归首选健全法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9-02 09:50:33

    78.8%受访者认为人情关系复杂阻碍优秀人才回国

    “中国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能身在其中去观察、研究并影响这个变革进程实在太难得了。”薛澜在1996年从美国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目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有近50位全职教师,其中近一半是海归。

    薛澜坦言,现在年轻老师回国比起当年的自己要难得多。“我刚回来时分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在当时还算过得去,后来也分到了新住房。但现在有相当多的老师仍住在我当时住的老房子里。国内高校教师工资制度不合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北京房价又这么贵,一般老师的收入很难买得起房子。这些情况阻碍了一些优秀留学人才回国。”他还指出,近年来,也有一些学公共管理的留学生,希望回国后能够进入政府部门发挥所长,但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话语体系跟国内不同,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不占优势。所以不少人回国后不能从事真正想做的工作。

    “国内房子、汽车太贵,与工资不成比例,是大多数留学生不回国的最重要原因。”周然说,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应届生在北京、上海的顶级外企里待遇一般在每月10000元~12000元,而在美国能拿到3~5倍的工资。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本土公司的技术与外国的差距更大,一些高端人才回国对职业发展不利。

    哪些就业创业因素阻挡了优秀人才回国?民调发现第一是“薪酬待遇比国外低”(71.4%);第二是“职业发展压力大、空间小”(60.3%);第三是“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49.7%)。接下来依次为:公平竞争和投融资机制不足(47.1%);企业文化不好(46.0%);行业领域开放不够(41.8%);政府干涉多服务不足(37.6%);学术行政不分,科研效率低(37.6%);对有关海归的政策缺乏了解(29.1%);职称评定有瓶颈(26.5%)等。

    即将从瑞士洛桑大学癌症与免疫专业博士毕业的程剑频,打算在欧洲其他实验室寻找做博士后的机会。她感觉80后博士生比较以前的留学生,更喜欢自由的科研环境和简单的人际关系。她有不少在国内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学,普遍反映难以全心投入科研项目,大量时间耗费在不相关的人际交往和行政事务上。另外,国内现有的食品药品公司极少自主研发,生物学博士进入相关领域工作的机会不多。从生活方面来说,欧洲福利健全,非常吸引人。以养育孩子为例,在芬兰女性带薪产假长达10个月,可领取正常工资的70%,并且工作位置最长可保留3年。还有,国内现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较为严重,而欧洲国家整体环境优美,食物让人放心。

    哪些社会环境因素阻挡了优秀人才回国?78.8%的受访者首选“人情社会,关系网复杂”;77.8%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社会诚信度低”;75.1%的受访者感觉“生活质量低”。其他因素包括:法制不健全(67.7%);食品安全问题严重(61.9%);房价太高,买不起房(61.4%);自然环境恶劣(60.3%);户口档案限制过严(48.2%);退休养老难以保证(40.7%);子女入学难(36.5%);个人所得税过高(30.7%);计划生育政策缺乏人情味(30.2%)等。

    “虽然很多人抱怨国内雾霾严重、环境不好等,但是真正想回来的人不会在乎。那么多老外都来了,可见中国的吸引力。”在孔晶晶看来,各地对优秀留学人才的政策非常优惠,问题是没有找到真正愿意回来的人。一些政府或者国企最看重头衔,但国外的管理者一般要到45岁以上,这些人在华人圈子里地位相对较高,子女也即将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更希望陪在家人身边,没有太强烈的回国愿望。反而是35岁~45岁的人既有能力也有冲劲儿,相比之下更愿意回国,这些人需要的是平台。

    42.9%受访者认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回国

    “留学生并不全是人才。”桑澎提醒,当年高考落榜或者考不上好大学后选择出国留学的人不在少数;另外一些学生通过中外合作项目出国,很多学历都不被承认。他认为,优秀的海归一定能将国外先进的技术、思想和国际通用的行为规则等带回来,使国家产生向前迈进的动力。

    “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在《中国未来核心竞争力:高层次人才》一文中强调,如何将我们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智力密集型?要靠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而人才是指高层次的世界级人才,是那些在本研究领域、本行业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端领军人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以钱学森、郭永怀、钱三强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才创造的“两弹一星”奇迹。如果没有这些高端人才,中国在尖端技术乃至国家安全方面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

    施一公提到,当前不少人把项目人才与高层次人才混为一谈。项目人才往往只在狭小的本专业项目上有独到见解,而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大学的优秀教授,往往既能从事前沿的科学研究,也可以担当技术总监,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相比之下,国内往往把青年培养成专攻一面的项目人才。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在是中国下决心真正重视高层次人才的时候了。

    调查显示,40.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需要更多像施一公那样的人才回国。42.9%的受访者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回国。

    在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招募海外人才的这两年,孔晶晶感到其他国家对优秀人才的争夺特别激烈,“我们去一些欧美国家招聘经常遭遇拒签,他们就怕我们把尖端人才带回来”。不过,也有一些非常好的学生回国之后并不被认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让她觉得是巨大的浪费。

    “吸引人才最好的办法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薛澜说,当前国内已经有大量学成回国的人才,如果能创造很好的条件让这些人才脱颖而出,就是最好的吸引力。如果优秀人才回国之后出不了什么成果,国外的人就会认为环境可能有问题,所以改善国内人才成长的环境至关重要。此外,美国的移民制度在吸引高技能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也可以通过制度建设一方面吸引自己的留学人才回来,另一方面也要能吸引更多国际优秀人才来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认为,香港吸引人才的政策值得内地借鉴。香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自由——自由的经济、自由的人才流动,很多大公司、好公司的亚太总部都设在香港。所以它能给人才提供好的就业前景,而且人才与公司签了就业合同之后,雇主就会去帮忙办理香港的签证,在他们合法居住满7年之后,可以自动转成永久居民,能享有很多福利,这样既有就业前景又有生活保障。 “人才是随着好公司流动的,好公司愿意在哪儿落地,人才就会流向哪里。”

    中国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国?66.7%的受访者首选“健全法制”;65.1%的受访者希望“改善自然环境,提高食品安全”;63.0%的受访者建议“开放人才引进领域,促进体制内外人才流动”;62.4%的受访者期待“实施与优秀人才配套的薪酬制度和考核机制”。

    其他建议有: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性服务(52.9%);建立与优秀人才的信息沟通渠道(47.6%);完善科研管理体制(46.0%);放宽户籍限制(45.5%);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42.9%);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37.6%);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36.5%);保持政治稳定(33.3%);建立健全人才移民制度(32.8%)等。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中国雅思教材因适应全球非英语国家考生遭盗版
下一篇:芝加哥黑司机诈骗中国留学生420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