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每天早晨走进校门,校长或老师和蔼可亲地向你鞠躬问好,这是什么感觉?如果这种问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十几年如一日,你会如何看待这样的学校? 教育,每天从零开始 超银中学建校十二年来,每天早晨必有一位老师在校门口迎接同学,师生见面一个会心的微笑,相互地鞠躬问好,拉开一天美好生活的序幕——而这已成为超银中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几乎每天早晨,都有过往的行人和送孩子的家长驻足观看。细心的交通协警员对笔者说:“超银的老师真不容易,我粗略数了数,一早晨至少要鞠500多个躬呢。”教学楼内,师生也亲热地相互打招呼。别小看这一句问好,它能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坚持下去,这种文明之风便会习惯成自然,带入家庭,带上社会。 一位公交车司机告诉笔者:“我这一路途经很多学校,特别是放学高峰期,孩子们在车上放松着一天的心情,有的在车厢里高谈阔论,有的在推搡嬉闹。只有超银的学生在小声地聊天,谈论一天的生活,讨论某道难题,还经常给老人小孩让个座。时间久了,我不用歪头看,就知道上来的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初三(7)班何方达同学不但在学校里有礼貌,回到住宅小区,见到保洁人员都鞠躬问好。保洁人员问家长:“像我这种身份的人,居然还有孩子问我好,你们是怎么教育的?”家长很自豪地说,这是学校教育的。 还有一位男家长说:“家里来了客人,孩子都是主动地鞠躬问好,起立迎送,客人直夸孩子懂礼貌。我悄悄问他妈:‘是你教的?’他妈说:‘是超银教的!’我的孩子学习成绩虽然不拔尖,但心理是健康的,心态是向上的,这才是最可贵的,是让我最欣慰的。” 超银中学四方校区教导处陈主任说,她带的第一届毕业生,现在都已经大三了,每年都上门给老师拜年。每次来都是轻声敲门,鞠躬加一句亲切的问候。2005届毕业生王欣告诉笔者:“这些都是在超银三年养成的好习惯,现在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我将它一直带到高中,带到大学,相信我会一直保持下去,因为它让我受益匪浅。”采访到此,笔者深有感叹:文明礼仪不是分数能比出来的,超银中学走出来的学生之所以能让社会认可,懂得感恩,原来是有“礼”走遍天下! 德育无痕,真水无香 在超银,不但学校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就连老师,也有严格的要求。《超银中学接待家长文明礼仪》中明确写道:接待家长1.握手;2.倒水;3.让座。有了这三步,一下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再谈什么都会非常顺畅。张校长说:“对于鞠躬问好,一开始有的学生不好意思。于是老师们就先问学生好,学生自然会马上向老师回礼。很快,孩子们就能主动地问候来往的客人和师长了。”正是有了老师的切身示范,学生们才在这种耳濡目染中慢慢学会如何待人接物。 走在超银中学的走廊里,问候声代替了喧哗打闹;整洁的地面,偶尔有个小纸片,会马上被过往的师生捡起;教室里,蓝色的桌布,黄色的课桌整齐有序,上面鲜见“课桌文化”的印记;学生的校服,雪白洁净,没有一丝乱写乱画的痕迹;午餐时,当笔者走进四方超银初三(2)班,看到学生们排着队,还不忘向分饭的值日生说一句:“谢谢。” 校园里的寻人启事 上学期,超银中学校园里出现了一则寻人启事,大意是一位来访者要寻找对他行礼问好的两个女学生。张校长介绍,超银中学提倡师生之间相互行礼问好,学生在校内见到客人也要行礼问好。这一要求在很多学校也不是没有过,但能坚持下来并形成一种习惯的却为数不多,现在反而成了客人眼里的“奇事”。这位来访者就是对学生向他行礼问好的举动感叹不已,事后越想越不平凡,一心想见见这三个学生,于是就找到了学校。这种寻人启事,学校以前也刊登过,但无论通过监控还是调查学生,至今都是“悬案”。因为这种举动在超银中学已经是司空见惯,学生们也不知道具体是谁。 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无不渗透着学校育人的理念。笔者经过现场采访,得出这样的结论:超银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持之以恒,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无论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学生们都能遵守。这样一来,那一个个身着白色校服的超银人,就像一朵朵洁白的小花,把文明的香气散发到每一个角落。 |
上一篇:锻造一所有“根”的超银中学